康熙爷赏了黄马褂给黄三太一事轰动京城、声名远播。不想,激起了另一位英雄的不忿。飞天豹武七达子在达木苏王府充当差事已经有几年,一日京东乐亭县的赛毛遂杨香武来见,两人叙旧畅饮,说起黄三太,惹起了杨香武一番豪情,也立誓要在三日之内,做一件同样轰动的大事。这便演绎了一出杨香武夜闯畅春园的故事。他正遇康熙爷夜筵饮酒,于是施展轻功,潜入龙书案旁的龙椅下,趁康熙爷观赏克勒亲王进献的《八骏马图》的间隙,盗走了康熙爷适才刚饮酒的九龙杯。康熙爷十分震怒,传旨军机大臣王希见驾。王希奏道:一定是黄三太回家对绿林贼人夸自己之能,引起绿林中人效仿。如拿住这个盗杯之贼,连黄三太一并斩首,以绝后患。
于是康熙爷传旨,要将黄三太锁拿来京,交刑部审问,讯明回奏。
这道火牌文书传到浙江绍兴府,当时彭公已经特授绍兴府正堂。接到火牌左右为难,知道黄三太乃英雄义士,自从自己到任本地,并无盗案,平日无事他也不往衙门来往,真乃品行端方的人。
这时,神眼季全也急急赶到黄府,告知黄三太圣旨下来之事,让黄三太赶紧逃走。黄三太却对季全说:自己并未作犯法之事,要是不到官,恐遗笑与人。你跟我到京都,见了刑部堂官,据实说了,要是康熙老佛爷开恩,释放我回家,一家骨肉团圆。若要圣上见罪,把我杀了,你把我的尸首灵骨,带回绍兴府来就是了。说完,自己主动到绍兴府投案。
以前李七侯请黄三太帮忙借银,替彭公官复原职,黄三太一直没有见过彭公。此次是第一次见面。彭公自然尊敬有加。黄三太将自己劫银鞘、大红门打虎、圣上赦罪赏赐黄马褂的全过程如实陈述了一遍。并要求将自己解送到京,听旨发落。
彭公说:“老壮士若不愿意打官司,我就放你逃走;你要打官司呢,我行文于上司,再候旨意。”黄三太主意已定,说:“我候旨意打官司就是了。”彭公遂行文上司,等到圣旨,着绍兴知府彭朋押解来京,交刑部严刑审讯。钦派刑部尚书杜荣、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鸿奎、吏部尚书王希审明回奏。
结果三堂会审,黄三太如实供述自己并不知情九龙杯被盗之事。小说写道,三人均是干国栋梁,见黄三太年过花甲,都有恻隐之心。三人会议,递了一个折子。康熙爷降下恩旨,给黄三太两个月限期,命他寻找九龙杯,着地面官不准拦阻他,任他各处寻找。又召见了彭公,下旨留京供职,升任工部右侍郎。
品析:
这段描写,可谓是侠义小说精神的经典反映。倡导品行端正、敢做敢当;有情有义,情理相协。一是国法森严,对私闯禁地之人按律严办。二是体现皇恩浩荡,既给了期限,也给予了破案的行动方便。三是黄三太的行为正是礼教尊卑的体现,他对彭公的恭敬、对皇命的遵从无不反映出侠士心中的尺度与标杆。四是彭公作为官府中人,也有情有义,不忘报恩,即如他所说,如果黄三太不打官司,他可以放他逃走;如果打官司则按规则来,行文上司。五是整个案件处理上,基本还是摆事实、讲事理,也讲律法的,三堂会审,公平公正。
之后黄三太如何在限期内将九龙杯完璧奉还的经历可谓曲折多舛。先是黄三太假借庆贺得到黄马褂召集天下英雄,实则探听谁盗走了九龙杯。杨香武来贺,主动说出是自己所为,可惜在茂州北关住店时,被人反盗走,自己不敢声张怕被人耻笑。正好神偷王伯燕、通背猿刘青也在庆贺宴上,主动说出是他们盗走了九龙杯,却被刘青卖给了一个外官,得了二百纹银。黄三太听了各位英雄的话是又喜又忧。恰巧,于江、于海两人也在现场,自称他们杀了此官,得了九龙杯。黄三太喜出望外,可随即又堕入了深渊。于江、于海说,此杯被周山、李洞看见,竟悄悄把杯拿走,献给了在淮南之南、扬州之北二十里处的避侠庄的周应龙(号称都霸天)。
知道了九龙杯的最终下落,杨香武自告奋勇表示自己亲自去避侠庄,以拜寿为名拜会周应龙,取回九龙杯,以救黄三太全家老小性命。不想,周应龙听了勃然大怒表示:你拿皇上来压我,我周应龙岂是怕事之人!杨香武当面立誓,三日内必盗走九龙杯。周应龙不信。将九龙杯交给妻子李翠云贴身看护,自己在卧房四周安排四十位英雄看守,每人头上都以香火头儿为记,昼夜巡逻看护。到了第三天夜里,诸位看护都已困倦,杨香武便用熏香将李翠云熏晕,赤身裸体用被褥卷起,找了一根长绳捆着,往楼下一扔,趁大家慌乱之际,将九龙杯盗走。
周应龙恼羞成怒,带着五十多位高手一路追赶,将半道埋伏接应杨香武的濮大勇抓了,又一直追踪到黄三太落脚的客店。黄、周正大战,忽然周应龙家人来报,家中来了几个强盗,救走了濮大勇,放火烧了住宅。周应龙急忙带众人回家救火。黄三太等人也不追赶,急急赶往绍兴府衙门,知府讯问了口供,遂起了一套文书,派了一位委员,护送黄三太等七位英雄,顺大路进京。
黄三太、杨香武二人到了京都刑部投案。刑部堂官题奏皇上黄三太盗九龙杯之事,候旨发落。没几天上谕下:“朕因失去九龙玉杯,遣黄三太找回,竟有这样出乎其类之人。着刑部右侍郎彭朋带领畅春园,朕亲见盗杯之人。”
黄三太、杨香武两人到了畅春园,向康熙爷细说了盗杯又寻杯的全过程。当听了周应龙带领水旱盗寇与黄、杨等人大战时,便下旨:“谕扬州府知府查抄避侠庄,拿获盗寇周应龙等,就地正法,勿容一名漏网!”同时,心中说:“把黄三太、杨香武杀了,以免后患。”正要下旨,正好大学士王希见驾,便问王希黄、杨两人怎么发落,王希连忙说:“论王法理应把他二人斩首号令,无奈万岁降过恩旨,今可把他二人永远充军。”不料一旁的达木苏王爷口呼:“万岁!杨香武妄奏不实,他说周应龙那样严密,他如何盗得了去啦?万岁把杯赏给我,我带回花园,他如今夜盗去,此时皆真,万岁开天地之恩,把他释放。他要盗不了去,二罪归一,有欺君妄奏之罪,求万岁降旨,把他二人全皆斩首。”
康熙爷听了达木苏王爷所奏,问杨香武:“你敢去么?”杨香武立誓,不等鸡叫,准能把杯盗来!
于是,杨香武上演了三盗玉杯的绝活:王爷与王希对面饮酒,玉杯就放在面前,几乎没有盗走的可能。杨香武让季全假冒太监侍候王希和王爷。自己学鸡叫,误让王爷以为天亮了而放松了警惕。又让季全扯王爷衣袍几下,王爷不知何事。季全往东边楼门一站,又向王爷一摆手,自己下楼去了。王爷、王希等人不明究里,只顾往东边楼门看,就在此时,杨香武将玉杯又盗走了,交到了王希手里。次日,王希将玉杯献上并向皇上奏明夜间盗杯实情,求免二人之罪。而达木苏王爷请罪,降旨罚俸三个月,康熙下旨把所罚银子赏了黄三太、杨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