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眼泪皆珍贵
——《听说我们不曾落泪2》后记
写完这个故事,是在深夜。
夜里起了大风,门窗摇曳,发出“吱吱”的声响,妈妈在门外小声地问:“风这么大,记得关窗,去睡觉吧,书桌别收拾了,明天我来就好。”
恍惚间,我像回到11年的十月,广东的闷热让烦躁无所遁形,我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在一叠雪白的a4纸上开始画《听说我们不曾落泪》的人设,与责编王先生探讨了几次,最初的人设都扔进废纸篓,慢慢才有了你们所见的谈夏昕、周舟、傅亚斯与路放。
那段时间,妈妈也像现在这样,帮我准备三餐,将我的书桌一次次收拾好,再把被我扔了一地的书一本本码好,放进书架,我歇斯底里和哭泣声,她总不说话,默默地将水杯放在书桌上,又关上门出去了。
妈妈学历不高,她也不爱看书,极少翻阅我写的东西,但她知道我心里在想些什么,她知道我的梦想。
我不知道是只有我这样,还是每个作者都与我一样:长篇于我来讲,是一个痛苦又享受的过程,我与故事里的人物相依为命,与他们一起哭一起笑,恨不得与他们糅合在一块,同时,我亦会与他们一样,陷入困境与瓶颈,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不知该怎么从泥泞里爬出来。
然后我会哭,与故事里的主角一起哭,与他们一起歇斯底里寻求出路,于是,故事便成了你们所看到的样子。
以前我总说《听说1》写的是身边的故事,是我们周围大部分90后的糅合。那么,《听说2》写的则是自己,怀揣梦想的我们。《听说2》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与我们一样,在为梦想而奋斗,在努力长成内心最想要成为的最强大的模样,无论是谈夏昕、周舟、傅亚斯,还是向阳与李维克,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模型,那是自己未来的样子。
他们照着这个模样雕琢自己,像我们参加中考高考、选择工作、与恋人相爱,我们自私地希望所有一切都能按照这条路有条不紊地走下去,但这明显不可能。在这漫长而孤独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他们会改变我们的想法,会阻挠我们的脚步,前进还是放弃,便看你自己了。
刀握在自己手上,你要靠自己去闯荡。
说实话,故事的初衷并不是这样,一开始,我仅是要将谈夏昕的故事延续下去,想看到周舟好好地活下去,想要他们都得到幸福,是私心造就续集,但在下笔的时候,我想了许久,该如何把他们的故事延续下去,每个人都希望他们得到幸福,那么我就写一个甜蜜美满的故事吧,这样谁都能幸福,从头甜到尾,但终究我还是落不下笔,那样它便不是《听说我们不曾落泪》了。
写《听说2》的这半年,我临近毕业,与谈夏昕一样在“生活”与“生存”的边缘徘徊,挣扎。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该怎么做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足,我想,那时候的夏昕肯定与我一样迷茫。
然后妈妈对我说,你要做什么就去做,不要顾虑,妈妈是你的后盾。当时我就哭了,不敢哭出声,背过脸对着电脑,借着打字默默地擦掉键盘上的水珠,也就是那一天,我写下了《听说2》的第一章。
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3月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除了写《听说2》外,一直在做着另一件事——找工作。我是经济管理专业,但我想做的工作与这无关,就像夏昕,她来自外语系,却想成为一个新闻人,我来自经管系,我的梦想却是老师。可想而知,这条路并不顺利,这半年里,我与她一样,怀着执著和憧憬,一次次接下生活的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