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皇的意思,这一次,穆夏还是不能活。
太子在心里思忖着,在进宫的路上,他本打算的事,与父皇讲完正事,就提一下穆夏的事。
竟没想到事实是这样的。
当年他听闻穆家一夜之间被灭口的时候,心中悲痛,后又知道唯独穆夏没有死,不知所踪,他转悲为喜。
案子很快就破了,是一起纯粹的抢劫案,他亲眼看着那凶手被问斩,也算是卸下了心中对穆夏的亏欠。
原来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演戏而已。
只是,他有一点不明白,既然穆夏没死,为何时隔六年才知道?
要这么说的话,紫袖很有可能是穆夏。
可是她见他的时候,所有的表现,都很正常,作为夜云阙夫人的身份,她表现得很正常。
她不认得他了吗?
只是过了六年,就把他忘了吗?
现在,他也不确定,要不要把紫袖可能是穆夏这件事告诉父皇了。
父皇,太史令可知穆夏现身在何方?太子又问。
目前还未可知。皇帝眉头微蹙,似是为此事犯愁。
多久能知道?
这个,也不确定。皇帝眉头又紧了紧,继而舒展开,换了话题:你在东都,是不是已经见过云阙了?朕以为你会跟他一同回京,或者你们在东都玩得起兴了,一时不来京里,朕也打算去东都凑凑热闹呢,你怎么没等他,先回来了呢?
见过了,儿臣忽然想起有点事,就先回来了。
什么事啊?
这会儿两人的谈话进入了闲聊拉呱时段。
皇帝像个八卦的中年大叔,颇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味儿。
父皇,你说,让云阙留在京中如何?太子没有回答问题,忽然又说。
你以为我不想吗?还得看他乐不乐意,还有,最主要的是,他丢不下他娘。似乎是被说中了心事,皇帝感慨颇深地说:当年我就是想让他们母子俩留在京中,不管云阙做官不做官,随他,夜老夫人也可安度余生,怎奈她非要回老家。
清源城主,也是个官,虽然有点特殊。太子笑着说。
说得也是,云阙这孩子颇有治理才能,一座小城在他的管理之下,竟如此生机勃勃。
皇帝一脸赞赏。
太子,你觉得如果让云阙来京里,清源城换别人,能不能照旧?
好像真的把太子的话听进去了,他又看着儿子问。
父皇,儿臣以为,清源城已经打下了很好的根基,即使不是云阙在治理,换成别人,只要选人得当,是可以延续它的兴盛的。太子说得诚恳,像是考虑了不止一天的样子:您看此番云阙出门寻妻,也离开了有些时日了,清源城有何异动?
没错,你想的,跟朕想的不谋而合。皇帝看着太子,脸上也露出了赞赏之意:这一次他们夫妻二人来,我就要好好与云阙商议一下,把他留在京里,他这样的才能,在清源城有些可惜了。要是能说通,也正好堵住那些人的嘴,省的整日里说他会谋反的
皇帝始终不明白当年康华英为何那么执着地要回老家,留在京里有他这个皇帝照拂,比去清源城强多了。
这去了清源城,把一座小城管得井井有序,还被朝中一些人拿来说是非,说康华英也许一直别有用心,在偏远的清源城谋划着造反。
毕竟,女人乱朝的先例,自古就有之,几乎朝朝代代都有,所以,有些心思细密的臣子,对康华英这样的女人是有些忌惮的。
可康华英怎么看也不像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啊,而且在他看来,若是想要谋反,留在京中或许更便利。
他知道那些大臣们也是为了国家社稷担忧,所以也不会跟他们争辩许多,多半是依着他们的意思的。
所以清源城看似三不管,其实城里的一切都掌握在他手中。
这些年过去,他也越发坚定,夜云阙绝对没有那种心思。
那夜老夫人那边,父皇觉得能说得通吗?太子也担心这个。
朕这就命人去清源城,把老夫人接过来,反正他夜家在京里也有别院,就算没有,宫里这么大地方,也不嫌多他们一家人。
父皇说的是。
太子连忙附和,不愧是父子,想的都一样。
临沧,朕问你,如果找到了穆夏,你会怎样?问题又转回来了,皇帝问:你心里,是否还留有穆夏的一席之地?
这儿女私情的问题,本该由皇后来问的,他一个男人家,问起来是有些别扭的。
但是今天皇后不在,穆夏又不是一般人,索性也就一起问了。
太子的后宫也有规模了,太子妃贤惠,太子府竟也一派和睦。
父皇,儿臣无法回答,因为穆夏现在还不知身在何处。太子面露忧伤地说。
就算紫袖就是穆夏,那她也已是夜云阙的妻子,他跟夜云阙亲如兄弟,那两口子,看起来感情还颇不错的样子
太子妃很好,希望你不要辜负她。
皇帝发话,他感觉自己做了回女人家,有多管闲事之嫌了。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太子恭敬地行礼,之后就退下了。
回府之前,太子又去了太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