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不争馒头争口气(2 / 2)

牛老板同木家很熟,见了木家人的装扮,笑道:“木秀才,往后再见到你,可得正儿八经地喊一声老爷呢,只是,你家都如此有钱了,咋不把这院子重新翻修一下?”

张玉娘看了木久承一眼,道:“你还是照平日里这般喊吧,什么老爷不老爷的,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没的把两家的关系喊生疏了,我当家的说了,以后不翻修,住一住,寻个时机,把院子拆了重新盖过,咱家永为一年大过一年,他这般大的,村里的小伙子有几个没成家,这不,李屠户家的大小子拖着拖着,眨眼的功夫,就只几日要将新媳妇迎进门了呢。”

牛老板本来听张玉娘说要盖过,想问她是不是盖离方住的那样的青砖大瓦屋,谁晓得,她一下子就扯到了李屠户那边。

牛老板失去了问她这个问题的机会,只能接着她的话,继续聊起李屠户家来,李家也请了牛老板那日帮忙,说是要请他的牛车去亲家迎接新娘子过门。

木永为问他有什么讲究,好不好玩。

牛老板碍着木梨这个小姑娘家,只挑了一些有趣的事说,但凡带点黄的,他都说的很隐晦,也就木久承和张玉娘这小两口能听懂罢了。

牛老板很健谈,与木久承父子边说边赶了牛车去河边村。

他说的趣事还没说完呢,就已经到了张水牛家的家门口。

木久承请他先停一会儿,扶了张玉娘下车后,又喊了两孩子下来。

张水牛家的院门早早就敞开了,听到门口传来牛叫声,张秋花快速地从灶屋里跑出来,探头看了一眼,又冲里头喊:“爹,娘,小姑姑一家来了。”

“梨梨,快来,我娘特意留了桔子给你吃,还有你爱吃的烤甘蔗,正在烤着呢。”

木梨低头看了自个儿一身装扮,突然很后悔了,穿得这般人模狗样的干啥,连吃个东西都不方便了。

“你个傻闺女,赶紧的,去拿挂鞭炮出来放了。”严金菊催张秋花去干活。

这是源河县一带自古以来的习俗,大正月里的有人上门,都要放一挂鞭炮迎接客人。

不然,会被视为失礼。

张秋花冲木梨咯呼直笑,转身进门去拿鞭炮了。

不时,张水牛家的门口响起了鞭炮声,村邻听到,晓得张水牛家来客人了,都悄悄打开门看了一眼,瞧见牛老板正抄着手,坐在牛车边等着,便晓得是张玉娘回来了。

有人说张玉娘不晓得好歹,应该先去她爹娘家,再折回来去张水牛家的。

也有人说,张玉娘这样做挺好的,图个松快,横竖两家都要去的,张大牛家住在村子更里头些,去他家,要先经过张水牛家。

严金菊自从晓得自个儿怀了身子后,就不大敢做使力气活儿。

木梨晓得她是紧张了,只得出言安慰她,不用力过猛,平日里的做点轻松活,活动活动,反而更好点。

另一边,张水牛正在同张玉娘说话。

木梨听了一耳,两人竟是说张铁牛回来的事。

“老三在县城里混的还不错,年三十那日下午才赶到家的,说是为了回家陪爹娘过年,特意关了门,宁肯少赚一天钱,也要回定团圆。”

张玉娘听了,甚是欣慰:“三哥出门一年,到是越发晓得孝顺爹娘了。”

“我瞧着像,他今年还带了不好东西回来,不说旁的,说是单给爹娘做了两身细棉长棉袍呢。”

张玉娘问:“我记得谢莲香不会这个的。”

“估摸着请人做的吧,对了,金菊,她以前会缝缝补补吗?”张铁牛说到这儿,又转头问自家婆娘。

严金菊答:“哪里不会,她都晓得缝衣服的,只不过藏得紧,充傻装愣罢了,你们都没留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