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心境(2 / 2)

杨希楠楠自语,摩罗内息新的修炼方式还在推演,还没完全确定下来,现如今还在等待杨希这边继续投入江湖上的各种经典与秘籍,而且这实验结果还完全没确定。

因为这其中最为困惑这些研究人员的还是这莫罗内息的修炼难度,此地聚集了不少的实验者,甚至一些研究人员也暗自试着修炼莫罗内息,可是最终偌大的一个基地,只有寥寥几人修炼成功。

这所基地内也有不少的武学好手,对于修炼的额各种禁忌那是相当清楚,就算是如此,也没完全弄清楚这修炼的规律,只能猜测,修炼此种武功,不止是身体上要契合,心境上更是关键。

杨希还在这次阅读的记录内,看到了这样一个猜测的内容,这是这座基地内一位佛门高僧的猜测,这人原本是一富家翁,后来家道中落,就出家为僧,再后来不知为何又从出家的寺庙内离开了,也是机缘巧合才被请到这里。

这位僧人就是仅有成功修炼出莫罗内息的几人之一,这人在书内写的猜测是:

莫罗内息本就是佛门功法,要知道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越是高深的武功,这种悖论也就愈加深厚,难度也相应的增强,强行修炼就算成功也会留下莫大的隐患,想要修炼成功,心境上必须是赤子之心,心无他物才行,或者说有绝对的心境来控制自己的心绪与身体,从而契合功法的要求。

看到这里,杨希突然间想起了原来在地球上看过的一个说法,说这易筋经本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才能练成此般武功。

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而且见到了这般绝世武学,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以至于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的用工,往往一无所得。

这两者的说法倒是出奇的一致,都是心境上的问题,在修炼这佛门高深的武学时,心境十分重要,恰当的心境能够事半功倍,如果是没有达到武功所需要的的心境,那么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越还会有性命之忧。

这里杨希倒不是很担心,在上次离开这里的时候,杨希回去之后仔细搜索自己的回忆,倒是发现了一些心得方向,那就是自我催眠。

要知道人类具有利用自我意识和意象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资源,进行自我催眠,从而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地球上人们早已应用自我催眠暗示,如祈祷、宗教仪式、印度的瑜伽术、中国的气功术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实施自我催眠。

杨希早就认识到了心境的重要性,这么久来一直来读着那些道家经典,每时每刻都在锤炼自己的精神与意志力,他相信自己的心境会慢慢的增强的,定然不会在修炼莫罗内功的第一步就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