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节 外交危机(2)(2 / 2)

“是的,都是高档的菜肴。”

“他是一个死士。”王利军点点头,“在执行这个必死无疑的任务之前,他的组织肯定要给他吃一顿丰盛的饭菜的,这个不难理解。是法国菜吗?”

“不是。初步检查,找到了大米饭和鳗鱼,另外还有生鱼片和海鲜。这应该是”

“日本料理。”王利军冷笑一声,“狗日的小日本。还有什么发现吗?”

“死者的衣服和其他随身物品都已经检查过了,没有任何能证明他身份的东西。”

“就是有,也早已经被法国人拿去了。好了,可以走了,带上这只脚和这个胃。”

接到来自安全部欧洲分局的报告后,帝国高层立刻展开讨论,以应付帝国眼下的外交危机。参会的几个巨头无不怒不可遏:“又是小日本!真是贼心不死!”

皇帝则没有这么愤怒。当了将近二十年的君主,圣武皇帝在气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锋芒毕露,现在则是喜怒不形于色,拥有了真正一国之君的涵养和深沉。皇帝开口表达他的态度:“这一系列的刺杀事件,毋庸置疑,策划这些暗杀的组织是希望挑起帝国和英法列强的战争。当然了,他们也试图刺杀我。但从根本上讲,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挑起战争,更多的则是毁灭我们的帝国。刺杀我本人,是要让帝国群龙无首,陷入内乱;使用细菌武器,则让帝国彻底陷入瘫痪和崩溃;挑起战争,这是为了让帝国在内忧外患之下分崩离析。这个组织的真面目如今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是,日本的复国组织不是在北海道给剿灭了吗?他们的首领儿玉源太郎也引爆炸弹和整个基地同归于尽了。怎么还会接连发生刺杀事件?”卞经纬显得很迷惑。

“两个可能。”诸葛明道,“第一,这个组织没有被我们完全摧毁,它还在秘密地存在和运行着;第二,不止一个的日本复国组织在策划着一系列颠覆帝国的阴谋。总体上,我倾向于第二个可能性。日本和我们一样,都是东方国家,对国家和民族的概念看得很重。我们征服了日本,那日本的地下必然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复国反华组织。”

“我们现在怎么办?英法两国现在和我们的关系很紧张。”卞经纬问道。

“这还用说?当然是把这些证据拿去堵住英国佬和法国佬的嘴巴了!”赵海军气愤道。

“是的,帝国目前在外交上很尴尬,必须要洗清嫌疑。”吴俊垒也表示赞同。

皇帝淡淡一笑:“怎么?你们以为把幕后的日本人揪出来,我们就没事了?”

“还有什么事情?”

皇帝提醒道:“你们好好想想,日本是谁的附属国?”

众人回过神来:“是我们的附属国。”

皇帝蹙眉道:“我烦恼的就是这个。日本毕竟是我们的附属国,我们即便把真相公布于众了,但我们的出境仍然会很尴尬、很难堪。手下小弟不听话,处心积虑地想要反叛宗主国,传出去,我们的颜面也不好看,这有点家丑外扬的感觉。另外,我们如何惩罚日本?日本的国王都亲自到帝国给我负荆请罪了,而且也没有证据显示这些复国组织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我们确实对东南亚怀有野心。把缅甸、马来亚、文莱、印度支那三国收复回来,也一直是我们的目标。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对我们的想法心知肚明。这事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却是越描愈黑。说不定,英国人和法国人还认为我们是牺牲日本作为替罪羊呢。”

众人都很赞同皇帝的深谋远虑。

“很简单的事情,在几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之间,自然会变得很复杂。”萧浩然微笑着道,“我倒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哦?机会?什么机会?”

“开战的机会。如今全世界到处剑拔弩张,火药味弥漫,任何一点火星,都会引发世界大战。你们难道不觉得这也是开战的机会吗?”

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现在就打?”

“我们有什么可惧怕的?”萧浩然反问。

“我总感觉,我们被扣了个屎盆子。”皇帝摸摸下巴,“虽然我们确实是要收复东南亚,但我们故意将错就错地按照日本人设定的道路去开战,这种感觉,让我很不舒服。”

“那我们就把我们的调查结果通知给英国人和法国人,就说是日本某个复国组织妄图挑起战争而策划并实施的这一系列暗杀阴谋。至于他们信不信,那是他们的事情。”诸葛明杀气腾腾道,“他们如果要打,也正中我们的下怀。”

“未雨绸缪,我们也该早做准备的。”皇帝点头道,“对东南亚开战,暹罗是个很重要的战略咽喉。它位于缅甸和印度支那三国之间,以前是英法殖民的缓冲区,现在则是我们很好的一个桥头堡。我们在暹罗有多少驻军?”

“一个师。”萧浩然回答道。

“太少了。”皇帝目光坚毅地道,“起码要扩到两个军,十万精兵。这样,不但能牵制住英法两国在中南半岛的大量兵力,同时也能配合我们的本土大军横扫中南半岛。”

“说得对。”萧浩然、吴俊垒、赵海军都赞同。

“各位,别忘了我们现在和英法两国正处于外交敏感期,如果我们突然间向暹罗增派军队,他们必然会借题发挥。到时候,对于我们和他们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外交关系,必然是雪上加霜呀!”卞经纬道。

“雪上加霜也好,火上浇油也好,怕什么?”皇帝冷峻地道,“暹罗王国是帝国的藩属国,帝国是暹罗的宗主国,宗主国向藩属国增派兵力,这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有资格抗议么?对了,欧洲那边怎么样了?”

“也是剑拔弩张、大战将即。”萧浩然言简意赅。

“看来,世界大战确实已经箭在弦上了呀。”皇帝语气凝重。

在上帝之手以及历史巨大惯性的推动下,世界犹如一辆火车,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越来越快地驶向战争的深渊里。各大列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整个欧洲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争阴云:摩洛哥危机再次高涨,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利比亚的领土争端上矛盾迭起,而巴尔干战争也隐隐有爆发的迹象。此时的南欧,主要存在着希腊、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这几个国家,其中希腊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而阿尔巴尼亚则仍然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实际上,奥斯曼帝国统治了南欧已经超过五百年,此时奥斯曼国力衰微,南欧的南斯拉夫人非常渴望乘机彻底脱离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奥斯曼此时仍然藕断丝连地控制着一部分南欧,并且不甘心本国势力被彻底驱逐出欧洲大陆。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陆地大国也无孔不入地染指南欧,试图取代奥斯曼帝国在南欧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客观上讲,希腊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德国、奥匈这一边,保加利亚原本被俄国控制,此时也倒向德奥阵营,但塞尔维亚则很不甘心充当列强的掌中物。塞尔维亚此时是南欧的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南欧斯拉夫人反抗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强国的核心国家。1908年10月份,奥匈帝国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吞并了塞尔维亚北部的大片土地,这让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充满了刻骨仇恨。另外,德国也不甘落后,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废除“大陆政策”,国策改为“世界政策”。而世界政策比大陆政策更加雄心勃勃,因为后者的目标只是称霸欧洲大陆,前者的目标则是称霸全世界。

而在东方,列强大国之间的矛盾也同样白热化。

1910年初,中华帝国宣布“为了维护暹罗王国的国家稳定,加强暹罗王国的国家安全,并消灭王国境内反对国王和大中华帝国的阴谋分子”,因此向暹罗王国增派4个师驻军部队,同时在曼谷湾修建帝国海军基地,以此“维护中国南海的安全,同时帮助曼谷王国建立海军”。

这个公告立刻在第一时间引起了英法两国的强烈不满。两国认为“中华帝国此举极大地破坏了东南亚地区的格局稳定,增加了当地的不稳定因素,甚至还激化了当地的地区矛盾”。但中华帝国国防部义正词严地宣布“暹罗王国是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两国早已经缔结了永久的军事同盟条约,因此中华帝国向暹罗王国增派军队完全是两国之间的事情,和第三国根本无关。”随后,英法两国也往各自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增派军队,使得东南亚地区也战云密布。

1910年5月6日,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猝然驾崩,这让大英帝国再次陷入短暂的群龙无首。与此同时,又一个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被送到了帝国首都:平静很久的北美大陆也爆发了战火,墨西哥革命爆发了。

对于帝国来说,这是个插手北美的好机会,能为以后进攻美国而打下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