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泾渭分明的军官们争吵得面红脖子粗。
集团军司令聂士成和副司令袁世凯都被吸引来了。两人的态度都是哼哼哈哈、不置可否,但实际上却是默许和怂恿了年轻的将领们。聂士成对帝国忠心耿耿,而袁世凯的心思则比较缜密。他虽然是第八集团军的副司令,看上去威风八面,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集团军下辖三个军、九个师,只有第十六军第46师是他的嫡系部队,是当初驻守朝鲜的清军改编的,师长王士珍、军长徐世昌、集团军参谋长吴兆有是袁世凯的老部下和心腹,而另外两个师长雷万勇和徐祯,以及副军长刘鹏飞都是帝国国防部调遣来的,说白了,就是安插到第十六军内的眼线,以防袁世凯的嫡系实力尾大不掉。因此雷万勇、徐祯、刘鹏飞平时也没怎么把身为上司的吴兆有、徐世昌、袁世凯放在眼里。
聂士成也不希望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影响到军队内的和气,便折中命令道:“好了,就让那些日军俘虏挖坑掩埋他们的同伙吧!完事后,再放了他们,但是不发粮食和医药。全军继续前进,早点夺取东京,达到帝国征服日本的目标。”
“明白!”将领们一起领命。
击溃了第十师团的困兽犹斗后,第八集团军先头部队轻松地攻取了金泽东北方向的富山,大踏步地朝着东京迅猛穿插。
东京大本营陷入了空前的震惊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军队踏上日本国土,日本海军全军覆没,都带给明治天皇巨大的绝望。获悉联合舰队全军覆没以及多年来艰难所培育的伊东祐亨、东乡平八郞、有地品之允、日高壮之丞、上村彦之丞、秋山真之、岛村速雄、坪井航三等日本海军精英尽皆葬身大洋后,“日本海军之父”山本权兵卫中将、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中将、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中将、海军参谋部长井上良馨中将等大批海军将领纷纷在透顶的绝望痛苦中自杀以谢国人。整个日本上下人心惶惶。
能捍卫日本本土的,只剩下日本陆军了。伊藤博文对心急如焚的明治天皇谏道:“只要东京不失,日本就仍然还有一线生机。应该用持久战和拉锯战拖延住中国军队的攻势,同时通过外交斡旋的方式让美俄英法对中国开战,这样,陷入腹背受敌境地的中国必然分身乏术,日本即可捕捉时机反败为胜并起死回生。”
原本准备悄悄撤离到北海道的明治天皇在听了伊藤博文的话后,决定自己和整个皇室都停留在东京,即便中国军队兵临城下也绝不离开国都。伊藤博文大吃一惊:“陛下,如果您不抓紧时间赶紧撤离,那一旦中国军队进攻东京,您会有生命危险的!”
明治天皇苦笑道:“既然守住东京就能保住日本,那朕岂能临阵脱逃呢?举国上下都在为保卫日本而浴血奋战,朕身为日本天皇,更加责任重大,更加应该以身作则地做出表率。要是连朕都逃了,那日本的军民们还有士气继续作战吗?所以,朕绝不能走!朕不但要和东京、和日本共存亡,更要以此激励国民的士气。整个日本都在背水一战哪!朕自然也要破釜沉舟了!”
这番掷地有声的决然之词让伊藤博文泣不成声地跪倒在地:“陛下”
八月中旬,帝国军第五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开始大举进攻本州岛中部的飞驒山脉,夺取了飞驒山脉,再跨过关东山地,帝国的铁血飞龙旗插在东京上空的征途基本就一马平川了,东京也会无险可守。对于飞驒山脉这个东京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日军大本营自然高度重视。在大本营新任参谋总长桂太郎中将的亲自指挥下,日军一口气集中了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师团,几乎将除东京外的本州岛上的兵力全部投入进去,共10个师团、二十万兵力,坚守飞驒山脉。
除此之外,日本大本营以天皇的名义发布了一级动员命令,命令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不分男女老少,一起参加这场事关日本存亡的重大战争,所有的库存武器都拿出来武装平民。由于武器严重缺乏,因此大批的冷兵器也纷纷发放到老百姓手里,比如竹刀竹枪、弓箭武士刀。明治天皇号召全国人民一起参加战斗,为日本的生存而以浴血奋战的精神抵御中国侵略军,将日本变成侵略者的巨大坟墓,将侵略者淹没在日本人民不屈不饶战斗的汪洋大海中,同时坚壁清野,不留一粒粮食和任何物资给侵略军使用。
稳住阵脚后,朝着日本腹地继续进发的帝国军在异国他乡作战的各种隐患开始纷纷凸显出来。从金泽登陆场到飞驒山脉的交战区域,一路上的辎重运输线必须要派部队牢牢守护,因为大批扛着农具或简陋冷兵器的日本平民开始不断袭扰帝国军的补给线,甚至偷袭帝国军的小股部队或物资仓库、交通站、联络站等目标,并且还破坏道路和桥梁,很多被打散的日军也在帝国军后防大肆破坏,三三两两落伍的帝国军士兵还经常遭到袭杀。尤其到了夜晚,这种情况更加愈发明显,占领区内的日本人基本都不配合帝国军队。
不得不投入重兵守卫运输线和后防的帝国军抽调了四个军,朝着飞驒山脉发动了猛攻,很快就和日军主力在飞驒山、千曲川(日本大河)的交汇咽喉长野爆发了正面大战。
莽莽的飞驒山上空,世界上第一场空战爆发了。
桂太郎中将知道中国军队拥有极大的科技和军事优势,机枪大炮等需要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才能造出来的先进武器,日本是暂时无法研制的,但是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热气球倒是可以制造出来。有了热气球,就相当于多了一双天空中的眼睛,就可以居高临下地侦查敌军位置和动向。因此在战事爆发之前,桂太郎中将就开始着手组建日本的航空部队。为了这项临时抱佛脚的计划,东京大批歌剧院、竞技馆、体育场等大型建筑纷纷被征用,大批的工人和青壮年纷纷投入这场热火朝天的工作中。
十八日上午,日军航空部队首次亮相并参加实战,超过三百艘热气球飞临飞驒山脉上空。一时间,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出现了候鸟群般的日军热气球部队,犹如漫天飞舞的特大号蒲公英般,错落有致,虽然谈不上遮天蔽日,但也确实颇有气势。只不过看上去有点滑稽,因为日军的热气球都是白色的底,上面却喷涂着一个巨大的红太阳,在白色的底色衬托下看上去像满天的大红球在飞。
飞行的日军热气球除了执行航空侦查任务外,还试图竭力对中国军队发动空袭,以打击帝国军的士气,乘坐在热气球吊舱内的日军航空兵配发了大量用下濑火药制造的炸药包(下濑火药,日本人在1891年发明的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的烈性炸药。黄海大战和对马海战中日军舰炮的炮弹都充填了下濑火药,爆炸力十分强大)。顿时,正在进攻长野的帝国军对日军出动航空兵措手不及,反观日军,则士气大振、欢声雷动,漫山遍野都是激动的日军在摇晃着的太阳旗。热气球上的日军航空兵迅速侦查到了帝国军的主要集结点,立刻犹如一群红头苍蝇般纷纷飞来,随即扔下冰雹般的炸药包,飞驒山脉间立刻炸开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的火球。下濑火药的威力和杀伤力都极大,爆炸时不但会产生普通炸药的冲击波,还会产生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和有毒的黄色烟雾。集结在山林里的帝国军遭到了空前的打击,头顶上的树冠被大火引燃后,立刻一发不可收拾,一片片树林植物在火舌中很快蔓延开来,同时炸开滚滚的有毒黄烟。下濑火药爆炸开的火焰能像汽油着火一样四处流动,这种特性立刻在植物茂盛的山林里引发局部的森林大火,烧得躲闪不及的官兵们皮焦肉烂,浓烟和毒烟混合在一起,不但让官兵们缺氧窒息,同时还引发中毒。
飞驒山脉间,浓烟滚滚、烈火腾腾,一株株浑身大火的参天大树轰然倒塌,遍地的草莽荆棘着火后,火势犹如卷席般飞速蔓延。集结起来准备发动进攻的后续部队在此起彼伏的山林大火里立刻陷入了混乱,躲避火灾的部队互相乱作一团,被毒烟熏到的士兵们两眼红肿流泪、剧烈咳嗽,被燃烧的大树倒下来压到的士兵痛苦惨叫。坚守长野的日军脑子反应不慢,立刻迅速乘乱出击,在山林间和帝国军展开近身肉搏战。混战至下午,恢复镇定和秩序的帝国军总算把日军打退,但伤亡了足足三千多人,一半是被日军热气球部队投掷的炸药包给炸死或者被引发的大火给烧伤的。虽然数字不是特别大,但却是帝国军踏上日本本土以来遭到的最严重的损失。同时这也给帝国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反而还大大振奋了日军的士气。
指挥战斗的刘鹏飞看到手下士兵们烟熏火燎的惨样,顿时怒不可遏。通过有线电话,他气急败坏地对帝国陆军航空兵副司令杨庆军吼道:“你们航空部队究竟是干什么吃的!居然让小鬼子的热气球飞到我们头上扔炸弹!简直岂有此理!”
杨庆军获悉后也勃然大怒:“狗日的小日本居然敢效仿我们玩热气球?简直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不知死活!这是对我们帝国航空兵赤裸裸的侮辱!”他立刻下令在日本参战的航空兵倾巢出动,反击日军热气球部队。
下午三时许,大批被激怒的帝国航空兵的热气球威风凛凛地飞到飞驒山脉上空。帝国航空兵装备的热气球在技术含量上比日军的高好几个档次,全部安装着电能动力推进系统,速度很快,而且载重量也大大超过日军的热气球。顿时,一幕前所未有的空战爆发在了飞驒山上空。说是战斗,其实还不如说是单方面的攻杀。因为帝国航空兵的热气球上都安装着经过改造的机枪,而日军热气球上则没有。飞驒山上空,一艘艘帝国的热气球穷凶极恶地追杀着慌不择路的日军热气球,天空中的扫射声响彻云霄,一道道弹火犹如电焊弧光慢纵横飞梭,滚烫的子弹壳雨点般洒下来。热气球上的帝国航空兵们肆无忌惮地操控着电力螺旋机和重机枪,飞速地追击着行动缓慢的日军热气球并猛烈开火扫射。在地面上帝国军士兵们大呼过瘾的喝彩叫好声中,在空战中毫无招架之力的日军热气球接连不断中弹,被子弹打中吊舱的热气球支离破碎、血水横飞,被打中气囊和压力舱的热气球变成了千疮百孔的破布,接着纷纷犹如泄了气的皮球般一头栽下来。半山腰间,被打下来的日军热气球仿佛秋风扫落叶般。
毫不费力地消灭了日军的航空部队后,帝国军的热气球群狠狠地轰炸了长野城附近的日军,才志得意满地扬长而去。
“冲啊!”士气重新膨胀起来的帝国军潮水般扑向长野。
与此同时,帝国军在外蒙古、黑龙江等地也和俄军展开了猛烈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