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东亚最险恶的敌人,非日本和俄罗斯莫属。想要打败俄罗斯,帝国需要建立强大的陆军;想要打败日本,帝国就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此时,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七个甲等师团一下子有六个覆灭在了中国,日本陆军起码在十年内基本是一蹶不振,但日本海军仍然实力未损。日本列岛的位置再加上日本霸占了琉球群岛,使得帝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道路被日本封堵了一大半。彻底征服日本,已经是帝国争霸世界之前所必然要进行的一步。对于中华帝国来说,正所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为了增强帝国海军的战斗力,帝国造船厂已经着手建造四艘万吨以上的第三代无畏级战列舰,同时大量聘请德国海军教官训练帝国海军。其实,北洋舰队以前就拥有不少外国籍教官或高级顾问,比如美国人菲里奥·诺顿·马吉芬(历史上马吉芬曾和中国海军将士一起在黄海大战中浴血奋战,后来获悉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后,马吉芬在美国医院里愤恨自杀)、英国人琅威理、英国人葛雷森等等。这些外国人在服务于北洋舰队时确实是尽心尽责,因此也都被帝国海军所重用,都聘请为帝国海军的高级军事顾问。比如,马吉芬敏锐地觉察到东海舰队的军舰普遍缺少带反后座装置的速射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舰炮的射击速度,在实战的舰炮对射中必然吃亏。在他的提议下,帝国海军的主力舰纷纷进行舰炮改良,安装速射炮装置,提升舰炮射速,从原先的一分钟一发炮弹提升至一分钟六发。另外,马吉芬又提议加强对海军弹药军械的管理制度,避免战时会出现弹药储备不足、炮弹过期无效等情况。他的宝贵意见都被帝国海军总司令部全部采纳并实施。帝国海军还授予他海军少将的军衔。
琅威理也是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他办事一丝不苟、勤奋刻苦,而且训练部队时要求极其严格认真,甚至他在上厕所时都命令部队打旗语传令,以致当初在北洋舰队内曾流行一句话“不怕丁提督,就怕琅副将”。对于琅威理,帝国海军也重用,授予了他海军中将军衔,让他专门负责操练东海舰队,同时仿造英国皇家海军的制度,为帝国海军也制定同样严格的海军军规,把英国皇家海军的优秀传统带进帝国海军内。
在帝国海军总司令部的严格命令下,帝国海军彻底摈弃掉以前清廷水师时的种种陋习,整顿以前松弛的军纪,比如严禁在军舰内供奉关公像,严禁在军舰上晾晒衣裤被服,严禁高级将领克扣士兵的军饷,严禁军官贪污腐败,严禁部队演习操练时弄虚作假,严禁海军使用运输舰给民间商社运输货物做生意捞外快等等。违令者,轻者直接逐出海军,重者问罪枪决。
另外,帝国陆军航空兵司令舒国生提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在帝国海军的主力战舰上都配备热气球,这样在实战中,战舰就可以升起热气球进行高空侦察了,必然能抢先一步发现敌军舰队。他的建议也立刻被帝国海军总司令部所采纳。
由于万吨级的战列舰遥遥无期,因此帝国海军斥巨资秘密研制海军的新式武器:潜艇。
潜艇早在16世纪就问世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中曾多次使用潜艇作战,这是潜艇第一次参加实战。19世纪末,开始有军事大国慢慢重视起潜艇在实战中的作用。而在这其中,处于清末的中国也走在了潜艇研制的世界前列。1880年夏,清政府天津机器制造局秘密在海河附近建立了一个绝密的“轮船制造厂”,再经过一个夏天的艰苦摸索和尝试后,天津机器制造局成功地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潜艇。这艘中国潜艇形状犹如橄榄,能够潜伏水底航行,但没有安装鱼雷管或火炮,战时只能把炸药或水雷悄悄安装在敌方军舰底部并引爆。但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清末时期研究潜艇的水平其实是走在世界先列的。
天津机器制造局原本是清廷的三大兵工厂之一(另外两个是汉阳枪炮厂和江南制造总局。汉阳枪炮厂此时是帝国武汉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此时和上海炸弹三局合并为帝国南京兵工厂)。如今,得到极大加强和规模扩建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已经改名为天津兵工厂,是帝国的六大兵工厂之一,规模和生产力不但亚洲第一,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此时的天津兵工厂拥有工程师、兵器学家、工人、技师总计五千余人,不但能生产步兵枪械武器和大口径火炮,同时还能为海军生产军火弹药和研制武器。天津兵工厂实际上是帝国陆海军共用的兵工厂,帝国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需要的炮弹军火基本都由天津兵工厂提供。
如果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拥有潜艇部队那会怎么样?怀着这样的设想,帝国政府对天津兵工厂的潜艇研制局给予了全力的支持,每个月拨款三十万两白银用以潜艇的研制。由于帝国军和日本的再次较量已经一触即发,因此圣武皇帝特地亲自赶到天津兵工厂,观摩中国潜艇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在天津兵工厂沈保靖的接待下,圣武皇帝来到了位于天津兵工厂附近海河边的一片秘密建筑群内。这片建筑群就是兵工厂的潜艇研制局,靠着海河而建,这样能方便潜艇的试航,同时在研制局周围五公里的范围内还拥有两个营的帝国军进行戒备。毕竟,帝国大力研发潜艇是高度的军事机密,不能外泄。(沈保靖,原是李鸿章心腹幕僚,曾负责为淮军采购军火,后来负责江南制造总局的日常运营,是一名优秀的军火管理专家。)
由于此时的潜艇规模并不很大,因此研制局里也没有那种雄伟状况的船坞之类的设备,更多的还是冲压机、打磨机、车床等机械。看到圣武皇帝进来后,原本机械轰鸣、人声鼎沸的研制局车间里立刻纷纷安静下来,原先紧张忙碌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一起行礼:“皇上万岁!”
刘斌微笑着道:“诸位不必多礼,请继续。”
再次响起了轰鸣声中,沈保靖开始向皇帝介绍研制局的几位主要的专家:“皇上,这位就是当初亲自设计以及负责制造出我们中国第一艘潜艇的陈道员,他现在是我们研制局正四品工程师。”
一个看上去气度儒雅、博学多才且戴着眼镜的五十岁中年男子连忙行礼:“皇上万岁!”
刘斌喜不自禁地扶起他:“好样的!你设计出咱们中国第一艘潜艇,是国家的功臣!朕一定要好好地嘉奖你!朕希望你再接再厉,为咱们中国设计出更先进、更优秀的潜艇!这样,咱们中国的海军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军,咱们中国也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强大国家!”(陈道员的真实姓名已经找不到了,道员是他的官名,相当于副省长。当初他带着他设计的潜艇图纸亲自找到某个清廷大臣,要求建造中国的潜艇。他还保证,如果按照他的设计所建造出的潜艇不能使用,他不要一文钱的报酬,还照价赔偿材料费用。)
陈道员顿时感动不已:“皇上对微臣如此信任,微臣一定肝脑涂地、竭诚尽心,绝不辜负皇上的厚爱!”
沈保靖又分别介绍道:“皇上,这位是来自西班牙的前任西班牙海军上尉艾萨克伯尔先生,他现在帝国海军内军衔为上校,同时享受正四品工程师待遇。艾萨克伯尔上校曾经设计出第一种使用电动机和蓄电池作为推进动力系统的潜艇;这位是爱尔兰籍潜艇专家约翰·霍兰先生,他曾经设计并制造出四艘潜艇,他现在是我们研制局正三品的总工程师;这位是法国舰艇科学家劳贝夫于先生。劳贝夫于先生设计出一种‘双层壳体结构’的潜艇,他的潜艇设计方案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用来蓄水和排水,以此控制潜艇的下潜和上浮。我们觉得他的这个设计非常不错,并采用在我们的潜艇方案上。劳贝夫于先生是我们研制局的从三品副总工程师;皇上,这位年轻人是来自美国的西蒙·莱克,他也在设计潜艇,并来到我们这里毛遂自荐。他现在是我们研制局的正五品工程师。”
刘斌喜笑颜开地和这些潜艇设计学的先驱人物们逐一握手:“欢迎,欢迎诸位来到中国。你们的梦想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实现,朕也希望你们早日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成功之日,你们每人都有丰厚的奖励。”他心里很得意,因为此时世界上的各个军事大国都还没有注意和重视潜艇,等中国的潜艇部队横空出世时,整个世界都必然为之颤抖。
研制局设立在海河边的小船坞里,几个体型像海豚一样呈现流线型的未完工潜艇静静地躺在里面,大批工人围聚在周围忙碌着,电焊的火光此起彼伏。沈保靖开始很认真地为帝国皇帝介绍起研制局正在研制的潜艇型号的各项数据、指标、性能。刘斌饶有兴趣地聆听着,并不时发问:
“我们潜艇的动力系统是柴油机还是汽油机?”
“哦,我们选择了柴油机。因为柴油机和汽油机相比,更加适合潜艇。我们的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使用柴油机和蓄电池提供电力的电动机驱动,在水面上则使用蒸汽机动力系统,以节约能源。不过,这样就容易让潜艇在水面上暴露了。毕竟潜艇的防护能力是很差的,任何舰炮都能击沉它。我们正在进行改良。”
“潜艇的上浮和下潜如何控制?”
“这一点,我们采取了那位法国专家的意见,潜艇使用两个外壳,内壳外再增加一个外壳。乘员和机械设备都在耐压的内壳里,内外壳之间的空间充当压载水柜。蓄水时潜艇就能下潜,排水时潜艇就能上浮。同时,潜艇的乘员也多了一份生命安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