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13年2月15日(黄帝纪年4630年2月15日),这一天对于深受中华文明熏陶的东亚世界来说,是一年里最盛大的节日,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开端。在帝国辽阔的疆域内,上至皇帝和军政高层,下至亿万黎民百姓,全部都陷入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过年喜庆中。不管是长城内外还是大江南北,东北的白山黑水、西北的大漠戈壁、蒙古的莽莽草原、西南的山林田园、江南的烟雨楼阁、中原的沃土平原家家户户无不张灯结彩,在闪耀夜空的绚丽烟花和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喜迎春节。中华大地上,处处弥漫着喜庆和对新年的憧憬祝福。而在朝鲜王国、越南王国、日本王国、暹罗王国、缅甸王国等各个中华文明圈内的东方国家,也都在这一天陷入举国欢庆。整个东方,灯火璀璨。
春节是合家美满、全家团聚的重要节日。但对于帝国境内的数百万家庭来说,这个春节并不圆满。因为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正在帝国军内服役,并为了帝国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踏上了漫漫风雪的新征途。就在此时的蒙古大草原和北亚地区的松林雪原里,一支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军队正在漫天的风雪里艰难而顽强地前进着,汇聚成了在北亚大陆里蜿蜒扭动着的银色长龙。
这支规模异常庞大的军队便是帝国的北美远征军。
北美远征军的先头骨干部队由原先征俄西线军的第3、第7、第10、第13集团军组成,第二梯队的部队则是从原先驻守于东北、华北、华东的第16、第14、第4集团军调遣组成,第三梯队的部队则是帝国新建的十个集团军里的第24、第25、第26、第27、第28、第29、第30集团军组成(第21、第22、第23集团军前往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填补当地防卫)。整个远征军共计14个集团军、总计220余万作战部队。毋庸置疑,西线军的4个集团军和原先驻守东北、华北、华东的3个集团军都是训练有素、富有实战经验的精锐部队,而新建的这7个集团军则是战略预备队和协同作战的力量。因此,前七个集团军先行一步全面出发,后七个集团军暂时按兵不动,一方面继续迷惑和欺骗敌对力量,一方面则是养精蓄锐,届时再为先行出发的前七个集团军做好协助力量。
当初从乌拉尔山地区撤回来的征俄部队返回国内西北地区后,稍作休整并放了一段假日,随后全军直接一路向北,通过蒙古高原并进入贝加尔湖地区,接着一路向东抵达东北北部沿海地区,最后顺着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沿海路线继续向北,前往和北美大陆隔着海峡相望的亚洲大陆的最东北端。最后,大军直接踏着已经冰冻的白令海峡,走上北美大陆,踏上新战场。
无论是蒙古高原还是北亚地区,都是帝国境内乃至全世界人口密度最稀少的地区,很多地方甚至是亘古以来从未有人踏足的原始地区。地广人稀、人迹罕至的地理环境配合着帝国军采取的一系列掩饰措施,很好地掩盖了帝国这支庞大军队的动向。实际上,即便北美远征军的动向暴露了,美国方面也无能为力,因为太平洋舰队的全部力量已经集结在白令海峡南部海域内。
踏过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阴山,路过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帝国军在风雪呼号中朝着帝国的远方不断地前进着。
从蒙古高原到白令海峡,全程4000余公里,并且都是天寒地冻的荒原地区。由于沿途根本就没有铁路或公路,出发的帝国军士兵们只能以每天15个小时的时间在荒无人烟的北亚雪原里徒步前进。按照这种速度,抵达白令海峡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全军各部分工明确,工兵们被集中起来铺设铁路,建设后勤运输线;侦察兵在前面探路,步兵们埋头在风雪里竭力赶路,或者给工兵们帮忙;炮兵们和辎重兵们奋力驱赶着身上也同样穿着御寒衣服的牲畜,用雪橇为全军拖运着重武器和物资。茫茫的北亚雪原里原本没有路,但几十万将士用双脚硬生生踩出了一条路,用双手铺出了一条路。
除夕当天晚上,已经翻过外兴安岭以北的阿尔丹山脉的远征军将士们集体放了一天的假,这意味着全军官兵可以不用再奋力赶路了,可以在这片远离故乡的雪地里好好休息一晚上了。炊事兵们在热气腾腾中架起篝火,用巨大的铁桶烹煮官兵们的年夜饭。沸腾的汤水里,切成拳头大的猪肉、羊肉、牛肉随着辣椒一起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喷香。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糖果、年糕、春饼、春卷等春节特有的零食糕点,炊事兵们还特地给不同口味的士兵们做了热腾腾的饺子、汤圆、腊八粥。虽然没有对联、红灯笼、鞭炮爆竹,但官兵们还是感受到了过年的一丝气息。
远征军总司令华震东元帅带着将领们和基层士兵们一起席地而坐,度过这个特殊的除夕。望着狼吞虎咽的士兵们,华震东举着几份电报大声道:“弟兄们!皇帝陛下、陆军总司令部、陆海军总参谋部、国防部都给我们远征军全体将士们发来了贺电!皇上祝全体将士新年快乐。皇上还说,他保证把我们的父母家小都照顾得好好的,并和他们一起等着我们早日凯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