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节 犁庭扫穴(1 / 2)

四月四日,哈德逊湾沿岸平原的比格莱克镇附近,爆发了一场加拿大战场上少见的恶仗。

由于前期战局过于顺利,第十集团军第27军军长马联甲率领第79师孤军深入向东挺进,沿途掠地数百里,将后续及两翼部队甩开一百多公里。但在进入哈德逊湾沿岸平原后,过于轻率地推进使得军队对当地地理环境不熟悉的弊端暴露了出来。此时气温回春转暖,当地的冰川大面积融化,土地变成了大片的沼泽,道路被稀烂的泥水所淹没,部队携带的坦克和重炮纷纷陷入泥泞中无法移动。伏击在当地的加拿大军乘机突袭,使得第79师前沿部队损失了几百人,马联甲和师长刘镇华在心惊肉跳之下急忙下令后撤。

后续赶来的集团军副司令冯国璋看到部队乱哄哄往回撤,顿时惊愕不已,他叫来马联甲和刘镇华:“部队为什么如此狼狈后撤?”

马联甲和刘镇华急忙回答道:“副司令,前方有敌军埋伏,我军误中伏击,损失严重。”

冯国璋急忙问道:“敌军多少?”

马联甲和刘镇华支支吾吾道:“这个事发突然,我等未查清。”

“我军损失多少?”

“应该有数百人。”

冯国璋勃然大怒:“你们身为军长和师长,战事顺利时争功夺利,抛弃友军、贪功冒进,战事不顺时立刻见势不妙,抱头鼠窜、狼奔豕突,荣誉何在?军威何在?你们作为高级将领,面对突发敌情,一不探查敌情,二不奋战还击,三不随机应变,损失区区数百人便手足无措、落荒而逃,简直就是饭桶!像你们这种贪功有方、杀敌无胆的无能之辈,留之何用!毙了!”

马联甲和刘镇华顿时魂飞魄散,随后在惨叫声中直接被宪兵拖了出去枪决正法。

面对溃退的79师,冯国璋厉声道:“胆敢再后退者,杀无赦!”面对全师集合起来的中基层军官们,冯国璋声色俱厉:“中华军队踏到哪里,哪里就是中华领土!后退者,与抛弃国土无异!立刻准备战斗!”

“是!”军官们精神一振。

撤退的79师重新恢复战斗队形向前方挺进,并与追击而来的加军展开猛烈激战。

加拿大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稀少,再加上全国中部和东部基本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全国兵员仅仅十余万,这使得加拿大政府无法组织其国土纵深抵抗,只能暂时放弃西部国土,守卫中东部和首府渥太华,等待美国援军。为了遏制中国军队咄咄逼人的攻势同时鼓舞人心,当前取得一两场局部胜利就是很重要的。基于这样的考虑,驻守加拿大的英军总指挥彼得·马凯少将在哈德逊湾沿岸冰川平原地区设下了防线,并对孤军冒进的第79师给予了一定打击。

数十面铁血飞龙旗犹如引领浪涛的快船般,掀起了漫山遍野的滚滚黑色波浪。身穿深灰色军服的帝国军组成了灰蒙蒙的黑色军团,在雪水和烂泥间朝着加军的防线发动了反击冲锋。准备充分的加军动用了近百门火炮集中轰击79师的所在阵地,79师官兵用迫击炮、步兵炮、掷弹筒猛烈还击,双方纷飞的炮弹将冰层早已经支离破碎的哈德逊湾沿岸平原炸得满目疮痍,地面极其狼藉泥泞。由于地势平坦,没有山丘沟壑作为掩护,遭到加军炮击的帝国军官兵们在平地上伤亡极大。一波波炮弹冰雹般皮天盖对而落,炸起飓风般的冲击波,无数的炮弹碎片在冲击波内犹如沙尘暴般狂飙横扫,被炮风席卷而过的帝国军士兵们皮开肉绽、血流如注。五内俱焚的冯国璋命令官兵们就地挖掘战壕和散兵坑,构建工事防御炮击,但工兵们竭尽全力挖掘开的壕沟在几分钟内便被烂泥再度填满。由于当地土壤被融化的冻土冰雪泡足了水分,十几米的深度内都是烂泥,毫无可塑性,在烂泥间挖开的战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战壕两侧稀烂的泥土给迅速填掉。尽管工兵们奋力挖掘,但稻田般的地面根本无法构起防线。

“全师三个团分为三队!一队开火反击!一队挖掘战壕!一队休息轮换!”冯国璋喊道。

第79师的官兵们训练有素地分成三部分艰难作战。战斗的过程非常吃力,由于挖开的战壕的“使用时间”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因此一部分官兵趴在挖开的泥坑里奋勇开火射击,而另一部分官兵则在正在战斗的官兵们身边继续不停地挥舞铲子,掘开不断滑流下来的烂泥,防止战壕再度被涌过来的烂泥给淹没。第三部分的士兵们不愿意去休息,纷纷投入战斗或帮忙挖掘烂泥。工兵铲不够,士兵们便摘下钢盔继续竭力挖掘。战场上呈现出奇特的一幕:趴在烂泥坑里操控机枪的士兵疯狂扫射,借助慢慢被烂泥淹没的散兵坑来躲避飞来的炮弹,而在他的身边,另一个士兵正在拼命地用铲子或钢盔将正在淹没自己和机枪手的烂泥给挖掘掉。这是一场发生在半沼泽地形上的战斗,由于兵力占下风,并且无法携带坦克和重炮,这使得帝国军士兵们进行的战斗非常艰难。很多专心致志挖掘烂泥的士兵被横飞的炮弹碎片或流弹击中,血溅当场,而正在全神贯注作战的士兵则懵然不知,直到从掩体四面涌过来的烂泥将整个下半身都掩埋在泥土里。泥水横流的战场上子弹横飞、鲜血四溅,失去负责挖掘泥土的战友后,成百上千名聚精会神作战着的士兵都被半掩埋在了泥地里,成了无法移动的活靶子,甚至有上百名士兵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继续缓缓下陷并被泥泞下的沼泽慢慢吸入、直接活埋。

震天动地的汉语喊杀声中,慢慢被加军给四面包围的79师官兵们毫无惧色,各部队踏着血水伴随着污水一起横流的地面,在飞溅的烂泥里挥舞着刺刀奋勇反扑。在加军士兵们的眼里,无数的中国士兵从临时挖掘的烂泥坑里一跃而起,这些趴在泥地里已经滚得浑身沾满烂泥、灰头土脸得像群泥人的异国士兵仍然凛凛生威,散发着摄人心魄的森然杀气。尽管浑身泥水流淌,但挥舞着的刺刀和黑色的眼睛里仍然闪耀着凌厉的寒光。短兵相接间杀声震天,枪械撞击和刀锋碰撞的铮鸣声犹如密集的雨点,愤怒的喊杀声和撕心裂肺的惨叫声震耳欲聋,泼水般的血水在泥地上横流四溅,手榴弹炸飞的碎肉血雾在战场上不断刮起一股股血雨腥风,被刺死在烂泥里的加军交相枕藉,倒在地上的双方伤兵仍然在烂泥间互相厮打。步枪、拳头、牙齿甚至烂泥都成了战斗的武器,扭成一团的双方士兵互相抓起烂泥泼在对方的脸上以糊住对方的眼睛,然后用铁钳般的双手牢牢地卡在哀嚎的对方的脖子上。加拿大士兵在保家卫国的热情激励下表示得确实非常出色,没有出现临阵脱逃的情况,但在气势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上仍然被困龙般的中国军队给死死压了下去。

彼得·马凯少将在距离这片搏杀战场不到几百米的地方举着望远镜。身为英国驻加拿大军队的总指挥和加拿大军队的总顾问,他拥有指挥全加拿大军队的权力。此时的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宗主国英国已经无法增援加拿大,想保住加拿大就必须依赖自己和美国。在得到美国援兵之前,他很希望能打一场漂亮的局部胜利,因此集结了加拿大第31、第32、第33、第34、第35、第36、第37共七个步兵旅在这片距离渥太华已经不到一千公里的地方设防。他希望能集中优势的兵力和火力争取歼灭掉对方成编制的部队,比如一个师或一个团。为此,他特地调来了加军三分之二的火炮。实际上,为了支持宗主国,加拿大军队大部分的重武器都被调给了英军。但集合起来的这数十门火炮还是有很大的杀伤力的,在哈德逊湾沿岸平原这种地形,对暴露在平原上的敌军进行炮火齐射必然能取得很大的战果,而且马凯少将也知道这里的烂泥不适合构建防线。但中国军队的顽强和吃苦耐劳精神还是大大地超出他的意料,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时的马凯少将并没有观看整个战场,他的目光被中国军队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阵地给吸引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步兵散兵坑,只能容纳两名士兵。此时,那名负责挖掘泥土的辅助士兵已经倒在一边,没有戴钢盔的头部被汩汩的鲜血浸透,用来挖掘的钢盔沾满了烂泥,滚落在旁边。很明显,这个士兵脱下钢盔挖掘泥土,致使自己的头部被流弹击中而阵亡。正在慢慢被滑流而来的烂泥给淹没的散兵坑里,负责战斗的那名中国士兵还在战斗着。没有辅助士兵掘开泥土,他从腰部向下的半截身躯都已经被烂泥给掩埋了,散兵坑基本被泥土填满,这个士兵就像一根胡萝卜般“种植”在泥土里,甚至他剩下的上半截身躯还在慢慢地下陷。显然,他的下面是个隐藏着的沼泽地。按照这个趋向,这个士兵大概会在五分钟后被沼泽给活埋掉。但马凯少将没有看到这个士兵呼救挣扎,反而还在战斗。尽管生还的生机正慢慢流逝,但这个中国士兵的动作却几乎可以用从容不迫、泰然自若来形容,装弹,射击,再装弹,再射击马凯少将对自己此时的行为感到很惊讶,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注视战场上对方的一个普通士兵,但他的目光却无法离开那个小小的阵地。很快,他隐隐期待的最后时刻到了:那个中国士兵打完了身边的子弹,投光了身边的手榴弹,而此时,他的胸口往下都已经被沼泽给吞没了。马凯少将看到,在身边的最后关头,那个中国士兵一边横着步枪来减缓自己下陷的速度,一边费力地摘下脖子上的军籍牌并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份折叠好的信纸,以及一张彩色的小纸片。那是一张照片,马凯少将可以肯定,虽然根本看不清照片上是什么人,但马凯少将可以确定照片上的人应该是这个中国士兵的妻子或孩子,因为他看到这个中国士兵在即将给沼泽吞没的最后关头,深情地凝视着那张照片并放在嘴边轻轻地亲吻了一下。在最后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中国士兵把信纸、照片、军籍牌放在自己的钢盔里并把钢盔放在不会被沼泽吞并的地方,随后,中国士兵把目光投向倒在身边的那个曾一起并肩作战但已经阵亡的战友身上,张开嘴说了什么并敬礼。应该在和他的战友告别吧?马凯少将想到,最后他看见那个中国士兵就像一根木头,保持着敬礼的姿势彻底陷进了沼泽里,头顶的黑头发一闪即逝。

这幕持续五分钟的场景只是此时整个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画面而已,但马凯少将的目光却始终被吸引着。当看完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后背上有点湿淋淋的感觉。那个中国士兵在走向死亡前沉着冷静的神态和最后关头轻吻亲人照片、向阵亡战友敬礼的动作,在马凯少将的脑中闪电般不停回荡着,这让他情不自禁想起了一个历史典故。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刚刚初步实现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加强对外开拓市场,把目光放在了远在东方但人口世界第一的清国身上。派去前往清国拜见当时嘉庆皇帝的阿美士德爵士因为拒绝向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因而导致两国关系僵化。阿美士德爵士后来赋闲在家时拜访了刚刚结束滑铁卢战役并被废黜的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这位威震欧洲的帝王听说英国准备对清国动用武力后,很轻蔑地道:“英国人是不是因为欺负非洲黑人和美洲印第安土著人没有遇到强有力抵抗从而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同中国这么一个领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庞大帝国开战,是再愚蠢不过的行为了。你们一开始可能会成功,能够强迫他们割地赔款,能够强迫他们开放市场,但很快,他们就会被你们的大炮彻底惊醒,从而爆发出可怕的力量。到时候,你们会为现在的挑衅而付出惨重的代价。”阿美士德角色不屑地道:“我曾去过中国,这个东方帝国在科学发展上非常落后,它只是一个泥足巨人,不堪一击。”拿破仑驳道:“狮子在熟睡的时候,连苍蝇都可以飞到它的脸上并嗡嗡叫着自鸣得意。中国就是一头沉睡中的狮子,一旦被惊醒,全世界都为之震撼。”望着阿美士德显然不相信的神色,拿破仑已经不想和他继续争论,而是意犹未尽地补充道:“幸好它还在沉睡。感谢上帝,就让它永远地沉睡下去吧!如果它醒过来的话,别说你们英国了,就连包括法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都会陷入当年蒙古帝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中。”

彼得·马凯少将此时对那位法国皇帝在九十年前就预料到的世界变局彻底相信了,因为他的判断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高瞻远瞩的准确判断。此时的中华帝国,犹如一团烈火般展开着不可阻挡的扩张,不但占据了亚洲的绝大部分,还向着澳洲、非洲、美洲继续扩张版图,在短短几年内就夺去了英国在上百年内才积累下的领地,甚至联合德国人、奥匈人等欧洲国家几乎要把英国推进了灭亡的深渊里。此时,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已经土崩瓦解,英国人终于为当初他们向东方扩张并惊醒那头睡狮的愚蠢行为而付出了玩火自焚般的巨大代价。中国军队的顽强、悍勇、忠诚、视死如归的精神,则在刚才让马凯少将亲眼目睹了。“上帝,您为何要让这头狮子醒过来?”一想到祖国本土也已经危在旦夕,马凯少将在心里长叹一声。

尽管战事紧张,但马凯少将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去关注了。他不是喜欢自欺欺人的人,他已经判定了,即便这场局部战役能够取胜,但英国在这场战争的最后结局仍然是凶多吉少。

低沉而响亮的轰鸣声划破云霄,十多架飞机呼啸而来,机翼上是耀眼的中华帝国陆军航空兵的标志。机群呈整体编队地盘旋在交战区域上空,随后纷纷一压机头开始俯冲,一串串炸弹从天而落,在地面上炸起此起彼伏的火球和血雾。为首的领机用机载无线电迅速呼叫地面上的帝国军:“本中队呼叫地面陆军部队!我部奉第十集团军司令部命令前来增援,请迅速回复。”

正在一个巨大的弹坑里指挥战斗的冯国璋此时已经滚得一身烂泥,看上去和一个忙着在田里插水稻的农民没什么区别,他急忙抓起无线电:“我是冯国璋!”

“冯副司令,根据我们的航空侦查结果,在正东方向、正南方向、东南方向,都发现数量不低于一万的敌军正在朝你部所在地点集结移动。请问你部需不需要突围?我部愿全力援助你部。”

“彭司令呢?”冯国璋火急火燎地问道,“有多少部队正在赶来增援?”

“彭司令正在带着第80师、第81师迅速赶来增援,预计还要两个多小时才能抵达这里。”

“知道了,请你部执行正常的对地攻击任务即可。”

“明白!”

当赶来增援的机群猛烈对地面进行扫射时,冯国璋又急忙用无线电接通了第十集团军司令彭皓亮:“彭司令,我是冯国璋!”

无线电那头的彭皓亮几乎是气急败坏:“老冯!你疯了吗?居然带部队孤军深入这么远!你知不知道,你和第79师已经脱离主力部队一百多公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