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曙的事情(2 / 2)

青山深处 九月 2125 字 2021-02-11

战司派一个既然不懂作战又不懂后勤的野路子中校到这里坐阵,自然不是让他解决连马镇山、顿赤格烈、方正等专业军人挠破头皮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在等人,等一个同样是区区中校的a国军人。

“顿、顿顿格首长!”

“顿什么顿?”

“白旗!”

“别傻了,探情况的。”原eb旅副参谋长、现任id团副团长顿赤格烈中校,其实也看见那面白旗。白旗未必代表投降,毕竟死守机场的是游骑兵75团一部。该团自1987年重建以来就没歇过,凡是a国总统打过叉的地方,都留下他们叨着雪茄、脚踩尸体前进的桀骜不驯身影。

“哦哦。”

“哦什么哦?吹哨集合,打起精神!”顿赤格烈下达命令。

这时常曙从帐篷里冲出来,抢过望远镜。来者两人,黑人军士长和白人中尉。军士长拎着小白,白人中尉叨着粗黑的雪茄,正在eb旅五人制巡逻队的押送下,一左一右从林子里钻出来。

“报告顿哦不,报告政委,id团特务连集合完毕,连长李威。”原eb旅侦察连副连长李威上尉如是说。

id团直属队原有警卫连(含侦察单位)、工化(工兵、防化)连、通信连、汽车连、卫生队和警务处侦察连(十一局一处行动单位)等建制单位,机场突围时仅团长以下数人按建制归队,其余单位或个人除被俘的以外,大多流散各处,陆陆续续地就近向友军报到。随着马镇山代理团长,if团机关抽调人员补充,团机关及直属队得于重建或重组。原警卫连则因为大多数官兵已被确认阵亡,团党委书记常曙报上级党委批准后,决定不再重建,但保留番号。为保障团机关日常警卫与勤务工作,马镇山和顿赫格烈商量后,抽调eb旅直属侦察连武侦(武装侦察)排、仪侦(仪器侦察)排各一个班,加上id团直属队一部份归队老兵,组成id团直属特务连,坦负原警卫连的基本工作。

原警卫连幸存人员则按战区、集团军相关命令,做出如下安排:

原小车班下士班长、二等功臣陈诚,按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待遇提干,授予中尉军衔,任特务连副连长兼侦察排长。刚刚伤愈出院,但仍在军直教导队受训,工作暂由连长李威兼代。

原侦察班中士班长、一等功臣农流民,晋升上士,按个人意愿保送石家庄陆军学院步兵侦察分队指挥本科专业(注:招收高中文化的正、副班长)深造,定向十一局某部。

“集合?集合干嘛?”常曙怔了怔。

“不集合?”顿赤格烈也疑惑地看着政委。

常曙“哦”了一声,“不用、不用,传我话下去,有烟的抽烟,没烟的吹牛,全体晒太阳!当然了,不用太刻意。越自然越好。”

“纳尼!”顿赤格烈又跟政委学了个词。

“立刻,马上。”

“是!”

李威一听乐了。晒太阳对当兵的来说,比摸爬滚打还容易,只要首长让晒,说倒就倒,个个烂泥。

扛着中尉肩章的莱布其中校步入id团营区时,顿感到一股家一般的温暖,扑面而来。

02式145高平两用机枪懒洋洋地指向不知何处,两个虎头虎脑的小兵窃窃细语着,依稀在对比无故消失的一井扬子和光荣退役的苍老师如何如何。制服齐整但目光疲倦的少尉熟眼无睹走过,走出几步觉得仿佛少了点什么,转回去补上两脚。头戴硕大耳麦的老士官,有气无力地拨弄着半天也没闪几下的电台,偶尔凄凄惨惨凄凄地哼着,“我爱台妹,台妹爱我”光着膀子的精瘦军官模样捋起盆里化掉的雪水,一边撕声低吼“she’sgone”,一边往身上泼水,拧头看到莱布其,顿时目光肃杀。

“士气不错。”莱布其啧啧赞叹。

一路押送而来的eb旅少尉瞪他一眼,鼓着腮帮不吭气。两旁的山地步兵横过枪来,示意莱布其停下,少尉钻进毫无特别之处的帐篷,像是报告情况。

首先出来的,是一个皮肤粗糙但色泽健康的国字脸大汉。大汉抖了抖勤务兵追来披上的大衣,觑一眼道:“就派了个中尉?”

“游骑兵75团参谋官,罗斯福中尉。”

“扯蛋!”大汉骂了一句,很快又解释道,“没说罗斯福,说的是你。小小一个中尉,你凭什么要求见我。”

“请问您是最高指挥官吗?”

“马团长一米八一,我一米八七,你说谁高?”

“请问您是?”

“顿赤格烈,id团副团长,中校军衔。”

“顿赫格烈中校阁下,很荣幸见到您。”莱布其郑重敬礼,“但作为机场最高指挥官、游骑兵一营营长克林顿中校的全权谈判代表,我需要先了解,贵部有几位指挥官,哪一位拥有最高权力。”

“都在里面,等会打炮记得一窝端掉。”顿赤格烈没声好气地转身回去。

莱布其中校示意黑人军士长留在外面,自己跟着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