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暂时的信任(1 / 2)

深海 野狼獾 1660 字 2021-02-11

“这里还有光线。”郑强补充了一条。

“对,还有不消耗氧气,检测不到热量的光源。这说明,有一种办法可以不消耗氧气产生很大的能源?”

“你是指核能?”郑强说道

文鼎华一拍大腿错,你提醒了我,我几乎敢肯定一定是一种核能。”他大概是和郑强同时想到了这个结论。一直侧耳听着这场讨论的王延秋也突然意识到了核能是一种可能选项,不过比他们晚了一秒钟。

“这么说,他们在海底搜寻核潜艇,是不是想要得到核燃料?”郑强接着问。

“不太不可能,反应堆里的铀或者弹头里的钚根本无法提供这么大的能量,如果是氘或者氚那样的物质,海洋取之不尽,所以他们的目的不在能源。”

文鼎华的这个判断显然非常合理的,但是也让讨论陷入了死胡同。众人不再说话,各自想着心头事继续往前。

陆新朋走在最前面,没有使用手电筒照明。他带着王延秋的微光夜视仪,但是不常用,因为加强的图像让他不太适应。在这个漆黑的洞里,其他人都把洞悉危险的希望寄托在了陆新朋的眼睛上,就好像他的眼睛能像x光一样穿透黑暗和雾障。

“哎,我们走了多远了?”赵平渔问道。

“大约两公里左右吧。”队伍里有人回答道。

“奶奶的,我想歇一会儿。”老赵说道。王延秋只得同意,毕竟老赵背得东西最多。本来这只充气艇是想让文鼎华背的,但是文鼎华推托说自己在潜艇里待了两年,免不了骨质疏松,另外肠胃也不好,负重多了就会肚子疼,最后,他只愿意背四根船浆。

大家解下包袱坐到了地上,河床里尖利的硬石块明显地硌屁股,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忍耐。王延秋不愿意傻坐着,他独自爬到了河岸上观察,他用手边的激光测距仪重新测量了山洞,发现山洞已经明显收窄了,高度也下降了很多。难道这是一个喇叭形的洞?之前,因为无人飞机只在几百米的高度飞过一趟,加上飞机上的地形测绘雷达视场角不大,只绘制了一条很窄的,洞穴中央的地形数字地图,地图的边界基本也就延伸到“河床”两岸不远处,包括洞穴高度在内很多数据都无法探测到,无人机上也不可能有一个“上视”的避撞雷达,之所以没撞到洞顶,还是因为能见度太差,导致陆新朋越飞越低造成的。现在看起来,这个洞穴比他起初判断的20平方公里要小一些。

再往前走,应该就能看到那些高不见顶的柱子了。对王延秋来说,那才是一个能说明问题的地段,因为那些巨大的柱子,明显不是天然形成的,可以由此看出一些名堂,比如建造者使用了什么样的工具,或者建造的工艺水平等等。可惜,还隔着几公里老赵就累了,非得坐一会儿。王延秋想着想着,发现坐在下面河床里的郑强竟然开始抽起烟来。微小的火光在黑暗里忽明忽暗,一公里外都能看到。王延秋觉得这实在是有些不像话,刚想说话,又转念一想,已然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巨大的疑问,何必再苛责同伴?于是他自己也掏出一根烟,点上了火。

王延秋刚抽了几口,只见赵平渔连爬带跑地来到了自己跟前,不过老赵并不是来找王延秋的,他径直跑开了,一直到了远处,身形几乎快隐入黑暗中了,这才停下,然后解开裤子开始撒尿。这个举动让王延秋费解,尤其在这种场合,周围还都是一群男人,扫泡尿跑那么远,似乎是在脱裤子放屁。

“撒尿何必这么麻烦?”王延秋对着他喊。

“你不知道我们老家的规矩,渔民不能对着海或者河撒尿,否则是要遭报应的。”老赵一边尿一边说。要搁在以前,赵平渔也不会把这些鬼话当真,不过眼下生死未卜,他也不得不迷信起来,说服自己,暂时屈就于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奇思怪想。

其他人也都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传统,就连郑强也不知道赵平渔会有这样奇怪的忌讳。只是王延秋并不以为怪,他知道,只要是水手都会有各自的迷信,多一些少一些而已。现在,任何能让老赵心安理得的心理寄托都是好的。远处,赵平渔的背影抖动了几下,大概是尿完了。果然,他提起裤子往回跑,转眼就从王延秋眼跟前跑了过去。王延秋也站起身来,准备招呼大家出发,不过他掐灭烟头的时候,发现沙石地上有一个脚印。

“哎,老赵你走慢些,地上有一个脚印。”他想叫住赵平渔。

“那个是我踩的。”老赵头也不回继续跑。

“……你的脚有多大?”

“四十二码。”

“嗯,那可能就不是你的,”王延秋小声说道。

“不是我的,就是你的呗。”老赵满不在乎地回答道。不过出于微弱的好奇心,他还是回转过来确认王延秋没有在耍他。

“脚印呢?在哪儿呢?”

“现在就在你脚下。”

赵平渔低头仔细找,沙地里似乎是有一圈浅浅的凹陷边缘,他慢慢转了三百六十度,终于看清了这个脚印的大致全貌,这个脚印肯定不是自己的,也不是王延秋的。

“这是个什么东西?”

“形状看象是一个人的,不过脚趾部分太模糊,还看不清。”王延秋平静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