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史前记录(1 / 2)

深海 野狼獾 1648 字 2021-02-11

王延秋现在急需试一试他的这个大胆的假设。他郑重地走到晶体前面,用手揩了揩光滑的表面,还清了清嗓子。然后很郑重地说道:“你是谁?从哪儿来?”

等了好一会儿,这块沉重的玻璃没有任何的反应。王延秋又说了第二编,仍然没有反应,他觉得自己像一个自言自语的傻瓜?不如让文鼎华来试得好。

“它大概不会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如果是计算机总会有授权之类的限制。他应该不会回答你所有的问题,我猜。”文鼎华躲在后面,开始马后炮。

“好,那我换一个方式。这个玩意儿是怎么到这里的?”

过了很久仍然没有反应。

“这样不行,怎么能说‘这么个玩意儿’?你得再换一个方式?总之客气一点儿。比如问它的年龄有多大了,或者,呆在这儿多久了。”文鼎华再一次躲在远处,出主意。

文鼎华的话惹得王延秋一时火起,正要发作,突然发现眼前的水晶体竟然有了反应,里面出现了一些微弱的光点,并很快形成了一个阵列,光线变得越来越耀眼,他立即后退几步,免得被的光线照射到。

随后,晶体开始发出沉闷震动声,几吨重的透明物体开始嗡嗡作响。在玻璃的后面,虚拟的三维画面再一次出现。这一次,是一片居高临下的雪地景色。象是积雪的山坡,可以看到雪线以下还有成片的森林,再往下似乎还有河流。这肯定是一座非常巨大的山,郑强记得珠峰的顶部也不过是一块岩石,但是下面这座山有一个巨大的平顶,尺寸有大型体育场那么大,布满了积雪,看得出非常之平整。

“你刚才说了什么话触动了它的机关?”王延秋小声追问文鼎华。

“好像是问了它来这里多久了。”文鼎华说道。

图像开始震动起来,并不是观察者在震动,而是地面在震动,山坡上的整片积雪开始向下滑落,不一会儿,雪层支离破碎,大雪崩开始。这一切都是以一个垂直向下的角度展现的。

“这是摄像机拍摄的?”郑强问道。

“大概是类似的记录设备。我保证,记录的是过去某一时刻的,地球的某一角落。”文鼎华很肯定地说道。

“过去?”

“那是肯定的。地球上现在也没有这么高的雪山了。”文鼎华的话让郑强错讹不已。

地震开始加剧,巨大的岩石从高处震落,成片的积雪瞬间吞噬了下面的森林,积雪下的冰川开始裂开。虽然图像完全没有声音,但是这次天崩地裂的地址变迁还是镇住了每一个人。

“一次板块间的造山运动。”文鼎华忍不住说道。

“造山?我怎么觉得山就要倒了?教授。”王延秋说道。

“你能不能不要问这样的傻问题?”

视角开始上升,显然是搭载在一部什么飞行器上。现在可以看到,下面很大的一个区域都陷在了剧烈的地震当中。最后在视野的极限内,所有的地平线终于连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圆,地球的轮廓清晰可见。

“你猜视角位置有多高?至少22000米,都已经可以俯瞰地球了。”文鼎华得意地说道。

“能看出是哪儿吗?”王延秋问道。

“还不是很清楚,不过下面这座山很蹊跷。”

“你认为高度太大?”

“没错,即使是下面这座山,海拔高度肯定超过了20000米。比珠峰高一倍不止。山巅昂首挺立在平流层内。”

“难道是……西昆仑?”王延秋假装吃惊地回答道,他的话让文鼎华暗吃一惊,于是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不再说话。

西昆仑山的称谓,并不是正式的名词。这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最早到达西藏考察的纳粹科学家随意起的名字,大至位置在东经74度,北纬365度附近,但是如果有人在地图上的这个区域寻找的话,并没有真实的山脉存在。

在人类有文字或者没有文字的记载里,也都没有任何有关这座山的线索,只是很多证据显示,那里曾经有过一座上而已。

一直以来,喀喇昆山脉作为一条东西走向的山系都让人觉得古怪,如果以乔戈里峰为界,以西的沟壑明显少于东面,平均海拔也高出很多。有一种假设,这很可能是因为原来的深沟巨壑都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而喀喇昆仑这个名字的本意恰恰就是黑色碎石的意思。那么多来路不明的碎石从何而来是一个问题,纳粹地址学家恩斯特克劳泽曾经在这一带进行过不可告人的研究,他猜想在过去的某一个时期,一定有一座巨大的山朝西倒下,而8600米的乔戈里峰很可能是这座山残存至今的一部分。后来,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西昆仑这个名字。

王延秋与文鼎华通过不同的情报来源,也都知道这一带遗迹里可能埋藏着有价值的古代动物遗体,他们的第一次交手就是在这一地区,两人互相开了几枪,都没打中要害。

水晶体的图像继续,可以从在不断抖动的雪地上,看到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黑影在移动,无疑,这是拍摄画面的飞行器留在地面上影子。

“瞧,果然是一个四角锥体金字塔,它在地面的投影是方的。”文鼎华喊道,说得好像还有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