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鼎华的花招,王延秋确实没把握识破,但是他总是多一个心眼地盯着眼前的这个胡须花白的俘虏,因为他的价值或许还在这艘潜艇之上,被他逃走了可就麻烦了。
看着文鼎华装作无所谓地退到了一边,王延秋用粗铁链将鱼雷舱的舱门锁死,他暂时没有想明白文鼎华急着要去鱼雷舱的目的,那个举动很反常,但又没有道理。照理说,文鼎华不可能从那里逃走。潜艇外面是200米深的海底,即使有人帮他钻进鱼雷管,盖上盖子,放进海水,然后再把他放出去,他也很快会溺死在冰冷的海水里,如果他能憋着气浮到海面也活不了几个小时,潜寒症很快会杀死他。
王延秋知道,库尔斯克事件后,各国都在研究深海逃生的简单办法,政委周黎声的研究领域就包括了这一块。理论上快漂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所谓快漂就是不呼吸地从深海快速浮到海面,只要足够快就可以减少压力带来的伤害。
研究表明,人体可以在190米的水下快速逃生,前提是事先没有吸入加压的空气,但是与之相悖的是大部分人憋不了很长时间的气,他们会在到达水面前就被淹死或者疼晕过去,也就是说上浮过程必须很快,快到它只存在于理论上。更何况即使是理论的极限也是190米,而不是200米。如果深度过大,即使憋着气,肺部的空气仍然不可避免地会融进血液中,然后随着水压减低,血管里沸腾的气泡就胀破血管,大的血管也许不会有事,但是遍布人体的细小的血管会受到重大的伤害。库尔斯克号停在约30米的海底,直到最后时刻,绝望中的人们也没有想过从鱼雷管钻出来。
即使在黑暗中,看不到对方的脸上表情,文鼎华也已经大致猜出了王延秋的心思,他知道王延秋的防人之心已经误入了歧途,那就让他糊涂去好了,关键是不能让他联想到自己真正的企图。
“我说,你真是有一些神经过敏,我怎么可能从鱼雷舱逃走?我在这里坚持了21个月,我将来还要得诺贝尔奖,可不会白白去送死。”
“诺贝尔生化武器奖?就因为你能复制杀人的怪兽?”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差别?诺贝尔本人就是炸药的发明者。”
“好了这些不着调的废话就不讲了,对于你,我必须格外小心,因为你很善于逃脱。”
“用用脑子,我只是科学家,不是钻墙打洞的越狱犯,更何况这里是海底。”
“即使是海底,我也必须有所防范。”
“其实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你知道格鲁顿的潜艇士官学校吗?”文鼎华突然问道。
“傻瓜,我当然知道,你想说什么?”
“那里有一个20米的深池子,专门训练海底逃脱,即使有专门的潜水员保护,很专业的设备,但是在区区20来米的水池里,仍然经常有学员死亡。”
“你的意思是你不可能从200米的水下逃走?”
“我只是希望尼不要太草木皆兵,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一个超人,只是一个很长时间不见天日的可怜老头子,没必要太过惊慌失措。”
“惊慌失措?”王延秋茫然地重复了一遍文鼎华的话,他现在更加肯定文鼎华肯定藏着什么阴谋,但是应该不是自己想的那种。
“好了,我们去艇首声纳配置间吧,别浪费时间了。”文鼎华自顾自朝前走去,王延秋只能跟在了他的身后,他还是没想明白文鼎华的名堂。
绕过两间放置着12枚巨大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舱。两人终于来到了潜艇的最前部。
弗吉尼亚有一部巨大的艇首声纳,这是一部世界上最先进的被动形球形声纳,负责潜艇前半扇面的主要侦听任务,这可不是只能发现很远处模糊目标的拖曳声纳,任何水下或者水面上的目标一旦被它发现多半就能在几秒钟内被计算出射击诸元。当然安装这种巨大的球形声纳也不是没有代价,这部bqq10形声纳占据了艇首的主要位置,这样一来,这一类型潜艇的艇首部位没有了鱼雷舱的位置。所以这艘巨大的攻击核潜艇只能在艇首的侧后位置,分别在两侧设置了2根鱼雷管,这算是一个小小的缺憾,它的打击力量打了一些折扣,即使是很多一千来吨的小型常规潜艇也会在艇首布置6根甚至8根鱼雷管。
“你有没有进过这里?”王延秋问道。
“当然没有,这里很狭窄,平时也不是常有人值班,更何况这艘潜艇一直没有满员过。”
王延秋走到跟前发现舱门关的死死的,好像确实没有谁来过的样子。
“声纳配置间很大,它连着下面的其它舱室,我是听克劳福德说的,不过你不必一一检查,只需要把这里的舱门关死就行了。”
王延秋按照文鼎华的建议将舱门用链条锁死,这样里面的人就无法转动水密门上的轮子了。
“好了,所有通道都已经封死了,接着我们该怎么办?”王延秋问文鼎华。
“接着?当然是对全舰进行广播了,最好让那个中校来讲,他比你更像大官,说不定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