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着标着,郝运发现这张地图上最多的居然不是街道胡同名,而是寺庙道观。他以前在网上看过很多新闻,说中国以前到处都是寺庙,古时候的中国人很封建,就算没钱吃肉也得出钱修庙,只有1949年以后改为社会主义,才开始流行无神论,破四旧时又拆了绝大多数的庙宇。而在民国时期也一样,但郝运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大概看了看,竟不下三十几处寺庙和道观,庙多而道观少。
通过名字就能看出,这些寺庙供奉的神祗很杂,像什么高台庙、地藏庙、火神庙、般若寺、关帝庙、玉皇庙、华岩寺、吉祥庵、三后庙、普济寺、马王庙、天后宫、本愿寺、莲花寺、奉天寺、长安寺、慈恩寺、大悲庙、天齐庙、老虎庙、孙祖庙、万寿寺、依忠祠、八王寺、太清宫、观音堂、僧王寺、三贤祠、太平祠、保零寺……名字五花八门,郝运都看花了眼。居然还有老虎庙,难道供的是只猛虎?有机会得去看看,郝运心想。
他又看到在“中央广场”附近的街道名字很奇怪,都是某某町,典型的日式名字。之前,郝运乘坐人力车头一次去红玫瑰舞场的时候,拉车的车夫就说过,奉天在中央广场有日本人的“租借地”,跟北平和天津的租界差不多,中国人不让随便进,看来就是这个地方。郝运大概计算了方位和距离,发现这个“中央广场”原来就是现在沈阳的中山广场,有很多日伪时期的建筑。
从地图能看到,道台衙门胡同离韩成住的金银库胡同很近,郝运心想,不是冤家不见面,说不定哪天还能看到他。
有了地图那就好办,因为离得不远,郝运也没叫车,而是走着去。他把地图仔细折好,揣在身上,以备随时阅读。从道台衙门胡同往西一直走,经过右参赞府胡同、宗人府胡同、奉天府和承德县衙胡同,就来到了什字胡同。这个“东亚舞场”就在路口,门脸很显眼,一看就是高级场所。郝运原来还担心舞场白天不营业,没想到也开着门。
走进舞场,里面的大厅比“红玫瑰”还大,只零散坐着几桌客人,而且基本都是男人之间在聊天。有侍应生过来招呼,郝运说要用电话,侍应生就把郝运领到吧台,让吧台的服务生把电话机从里面搬出来。郝运不知道这种老式电话机怎么用,就让侍应生帮着叫《盛京时报》馆的号码。侍应生按住电话手柄,摇了四圈机座底部的黑色金属摇把。郝运很想笑,觉得这就像现代那种落后的老卡车,或者农用三轮车,司机经常要在车抛锚的时候,拿这种摇把走到车前去摇,帮助启动引擎。
“请给我接《盛京时报》馆。”侍应生说着,然后把话机筒和麦克风递给郝运。
郝运并没听到连接音,估计这个时代的电话还没这么高级。然后,从话筒中传出一个男人声音:“哪位?”
“是白经理吗?”郝运问。果然是白经理。郝运让张一美接电话,在电话中向她汇报情况,称已经到公署的交涉处庶务科报到,成为一名临时科员,专门负责日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