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大幕拉开,姜雨大师的那位男弟子李吉善自谦要抛砖引玉,先上台演奏了一曲《高山》。
下面的观众都是看朴大校的面子应邀前来,演奏结束后自然要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员们陆续上台,中间还穿插了歌舞《阿里郎》和《桔梗谣》。
朴大校对军威朴贞子的高调炒作让观众席上的人对两个人合作的这一节目抱了极大的兴趣和期待。
等朴贞子在琴前坐定,军威大步走上台来,下面的朋友们就开始起哄喝彩。军威倒镇定肃穆。
他注视着朴贞子。用唇语问了句,你信我?这次倒没有娇媚之气,像一句承诺似的。
与平时的说话声很是相异,军威的歌声浑厚深沉,颇有古韵,一张口便压住了刚才的喧哗,全场登时宁静了起来。
朴贞子暗暗思索,虽说古琴演唱类似诉说,但如若只用毫无修饰嗓音,一般人声和这苍旧弦声确是有隔膜,很难交融。军威一定也琢磨到这点。
他竟然用技巧,自我调制了一种既自然,又妥贴的声音。那就像是,他为平凡的嗓音引入了一段故事,一个情境。
是大病初愈,是醉后悲歌,或是回望往事,久别重逢……于是那气韵丰富的声音,虽乔装打扮,却引人入胜。丝毫不觉做作。
要再寻思与她的应和,朴贞子更是惊异而感动了。事先,朴贞子曾多次问他,要不要制定一些暗号或手势,
军威一再回绝。与其说朴贞子信任他,不如说,她远没有军威的这份专注认真。
既然他说不用,她就作罢。朴贞子的心里没有那些虚荣的负荷。于是朴贞子真的随心所欲地演奏着。只是她渐渐地发现,他果真合得好极了。
他完全知道她的习惯,她的停顿,她内心情绪的延宕或激越。有时候,就算她临时放缓呼吸,
定定心神才拨动另一节的第一个琴弦时,他竟然也能猜透,进入得不疾不徐,严丝合缝。
又有好多个时刻,她都忘记那声音是来自军威的喉咙,方佛就是她心中指尖自动飘将出来的。
于是忍不住想起两个人的初次见面,让他们各自觉得心有灵犀。
他站在侧面,背对着琴,侧对着观众。“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第一叠唱毕,他缓慢转身,轻轻地踱步。
第二叠,离别的惆怅更深,朴贞子曾跟军威讨论过,她最喜欢的正是三叠之中的这一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这当是送别的席间,酒神降临的时刻,情感击溃理智,欢乐麻醉绝望,友人酣醉淋漓,得意忘形,
除非此刻,鲜有人有这种追问的气势,也鲜有人能如此尖锐地直面绝望。
军威果然唱得一波三折,醺醺荡漾,然后一筹莫展地“日驰神,日驰神……”
朴贞子虽未抬头,却知道他正对着她,神思驰骋,眉头深锁。
而她那与植物同韵律的心脏,像是忽然被击中,绛珠草动了凡心。她涨红着脸,那渭城曲里一唱三叹的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