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海东,你懂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下,你的命运可是大逆转了呀!”这位一向清高的营部书记员,竟然也恭维起他来了。
看看书记员那副认真的样子,刘海东便从惊讶中沉静下来。是啊,作为一个连队小兵,有了违纪恋爱的事指定是要倒大霉的。
但是,他有团长这么个靠山,还算是个事情吗?团长是一团之长,是这支部队的司令官,一把手,是这儿的皇上老子。皇上老子说了话,就是金口玉牙的圣旨。
既然圣旨下来,哪个敢不服从?何况,自己的舅舅为他的宝贝女儿办了那么大的事情?就算是投桃报李,他也应该把自己送到军校去啊!
想想自己代理排长半年的辛苦,最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却让那个军威顶替了自己,就觉得自己是受了天大委屈的人,于情于理,他团长都是应该补偿自己的。
于是乎,刚刚听到小黄传达消息时他那震撼、激动、感恩的心情,经过这一番掂量和思考,他觉得这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既然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他就应该是泰然处之,不必这么大惊小怪的,更不必对这位团长大人感恩戴德。
刘海东再次被推荐上军校的事,是文书告诉军威的。文书作为第一受害者,是想与军威联合写一封告状信,
他要控告申诉团长破坏党内民主集中制,擅自推翻连、营两级党组织的决定,没有召开团党委会,就逼着基层党组织修改已经形成的决定,
将一个具有违纪行为的人推荐到军校的错误行为。他之所以来找军威,是因为刘海东上军校,会直接威胁到军威未来的政治生命。
如果不出意外,军威与他共同写这封告状信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他没有想到,那位军威,对这事并不积极。
军威之所以对此事不积极,一是他的心情,早就对代理转正的事情不存幻想了。也许是刘海东从军校回来会阻挡自己转正的脚步,
但是,那时候,自己说不定去哪儿了呢?或许是等不到刘海东毕业,自己就被借调到部队的哪级文化部门搞创作了,或者是自己请求复员回家了。刘海东上军校,
对自己的威胁只是一种可能,并不一定会成为现实。另外,不知道怎么回事?听到这事儿,他的第一反映不是想到了自己,而是想到了傅春英、傅春燕姐妹二人。
如果她们听到了刘海东上军校的事,会不会后悔写了那封绝交信?傅春燕会不会与刘海东重归于好?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觉得傅家姐妹二人对他的打击比刘海东本人上军校这事儿还大。他觉得自己这种想法很奇怪,但是它又是那么真实的产生了。
文书一向与自己的关系不错,军威当然不能直接拒绝了文书的请求。他只是策略地讲了两点理由:
一是写了告状信未必能引起上级的重视。他在团部公务值班时,常常看到团首长接到连队战士的告状信,都是控诉连队干部的。但是,首长们大多是不理不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