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铭,盛京城中,皇宫内,泰元殿。
夜色浓重,泰元殿里仍然亮着烛火,诚明帝伏在书案边,一本接一本地翻看着奏折。正看到大皇子穆子熙在豫州呈上来的,有关于水患后修建堤坝的奏折,司徒玄璟忽然走了进来。
怎么,西北那边有了消息?诚明帝头也未抬,就猜到了司徒玄璟带回来的消息,是和西北那边有关。
司徒玄璟点点头,道,回禀陛下,诚如陛下所料,是司徒玄琮在青海湖附近传来的密报。
说来听听。诚明帝来了兴致,将手上那本奏折搁到一边,实际上,对于穆子熙那些冠冕堂皇,粉饰太平的说辞,他是多一眼都不愿意再看。
禀陛下,凭借着四皇子妃所提供的,庄靖懿皇后的行军手札,按照其中所绘制的地势图,司徒玄琮带着手下人马,很顺利地在青海湖流域附近找到了那处宝藏。
明明是在汇报着天大的好消息,司徒玄璟的神情却不见得有多少喜悦的成分在,他顿了顿,继续道,好在四皇子妃在离开京城之前特意提醒过,让司徒玄琮多带一些擅长水性的人,不然恐怕即便是找到那处宝藏的所在,也没有人能够深入水中去探查宝藏的真假。
哦?诚明帝听到司徒玄璟这样说,顿时也来了兴致。
司徒玄璟直言为他解惑,说道,那处宝藏并非藏在山中,甚至都不在地表之上,而是在青海湖的一条支流的水下。也是璇玑府中水性最好的那几个人,潜入到数十尺深的水下,才确认了那处宝藏确实存在的。
至于那处宝藏,究竟是何等数量按照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水下探查探过困难,还没有办法准确估算。不过,按照庄靖懿皇后的行军手札中的描述和地势图所显示的资料来看,决不可能会低于百万之数。
百万之数去年赶上豫州一带遭遇严重水患,就连周边的几座郡县都跟着遭殃,说是颗粒无收也不为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一整年,户部统计上来的全年的各地的税赋,也不过区区三十万两而已,这还是没有扣除给受灾地区拨付的赈灾银两的数额。
哈哈哈,好好好,这一回,是司徒玄琮立了大功了。诚明帝听到这样的消息,哪里会不高兴,等他回来,朕要好好赏他。
陛下。司徒玄璟嗓音低沉,完全没有听见自家兄弟受到褒奖时的高兴,只是语气淡然地说道,此事舍弟只是个出力跑腿的,不敢居功。
司徒玄璟说这话时,语气凉凉的,诚明帝又不傻,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心里却不由得感慨,这司徒家的孩子,就是一个比一个实诚。
他索性摆摆手,也不欲在此时就将话说透,便对司徒玄璟说,行了,朕今天去贤妃那里坐坐,你也早些下职,回府休息吧。小五不在京里,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就少值几个大夜吧。
司徒玄璟却不领情,道,陛下暗卫是微臣分内之事,不敢说辛苦。
诚明帝:抬脚便走,也不欲跟司徒玄璟掰扯了。
沈念心是他的儿媳妇儿,这件事情四皇子妃在其中出了多少力,他会不记在心上?司徒玄璟虽然对皇权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但他这性子也有一点不足,便是太过耿直,凡事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向来不会做藏着掖着,畏首畏尾的事儿。
就拿这次来说,虽然他表面上确实是遵从了诚明帝的命令,接下了四皇子送回到四皇子府的暗报,让四皇子妃误信了四皇子身受重伤生死未卜的消息,而后为了所谓的一份前朝宝藏,还让皇子妃亲赴西北作为掩护
司徒玄璟虽然都能一一按照诚明帝的命令执行,但是却不能控制心里的不赞同,而他同时,也不会刻意掩饰这种不赞同。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这样坦诚耿直的性格,诚明帝才更加信任与他,不然也不会在他尚未满双十的年龄时,就将锦衣卫指挥使的大权交到他的手上。
诚明帝的轿辇起驾,从泰元殿出发,往承乾宫的方向行去。就在眼看着进到了承乾宫大门时,司徒玄璟忽然收到了五皇子穆子奕回宫的消息。
他站在承乾宫门口,低声询问正要下轿辇的诚明帝,道,陛下,五皇子殿下今晚回宫了,正往泰元殿的方向过去,想必是要给您请安,您可要见见?您若是要见,微臣这便派人去请。
诚明帝摇摇头,脚下往承乾宫里走的脚步未停,道,不见了,他要请安,就让他在泰元殿外磕个头就行了,让他回去好好休息吧,既然难得回来一趟,明天还要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