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势逆转,全身而退(1 / 2)

沈氏,莫要再拖延时间了,有话就快说吧。你等得,祥昭容和她腹中的皇嗣可等不得。皇贵妃却不想再看她这副镇定自若的模样。

原以为她只是个绊脚石,搬开也就罢了,只要能让握有凰签的女人顺利加入东宫做继妃,区区一个皇子妃而已,回头再甄选一个家世相当的贵女给四皇子做补偿便是。可谁曾想,这沈念心并非是个轻易便能挪开的顽石,当真是绊脚得很。

今日她诸多刁难,在场之人可都看在眼中。若是不能让她再无起复之可能,那么日后这笔账可就有得算了。

皇贵妃的想法,沈念心自然是看得通透。她越是着急,沈念心便越是慢条斯理地拖着。

方才妾身说到,昔永安年间,庄靖懿皇后在世时,曾主持修正过一次编年历法。哦对了,吴大人,你觉得,庄靖懿皇后的命格如何?

吴会南面色阴郁,但是面对四皇子妃的问话,事关庄靖懿皇后,却也不得不答:庄靖懿皇后乃是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一代贤后,命格自然是福运昌隆,宜家宜室宜社稷,乃大兴大贵之命。

沈念心轻笑一声,对吴会南这番评价不置可否,转而却说起了庄靖懿皇后的生平事迹:庄靖懿皇后幼年时,父亲沙场殉国,母亲引刀殉情,兄长也战死边关,仅存一幼弟相依为命。为保我大铭朝的万里山河,救百姓于水火危难之间,庄靖懿皇后以十三岁之龄,女子之身,提枪上马,饮雪边关。驱北齐来敌,重铸西北防线,守得百年之安。

她所说的这番话,史书上都有记载,大家也都耳熟能详,并不觉得新奇。然而有的人却从中听出了她的意思ashash庄靖懿皇后当年可是无父无母无兄长,而且除了一体弱多病的幼弟之外,全家战死,可是吴会南刚才却说,庄靖懿皇后是福运昌隆,宜家宜室宜社稷的大兴大贵之命

如此说法,倒是也推翻了吴会南之前的说法。可是对于存心要置她于死地的人来说,自然不肯放任她这番诡辩的说辞便可脱罪。

沈氏。勿要再胡言乱语,若是庄靖懿皇后在天有灵,被你这等命格阴煞的人谈起身后事,说不得还要怪罪下来。皇贵妃疾声厉色,却丝毫没有令沈念心悠然自得的状态有何变化

吴会南接收到皇贵妃连番使来的眼色,急忙帮腔,道:四皇子妃可不要偷换概念。庄靖懿皇后的双亲及兄长,乃是为国而战,为百姓而战,死得其所。与庄靖懿皇后的命格又有何干?

沈念心仍旧老神在在,也不顾皇贵妃那副意欲置她于死地的嘴脸有多险恶,始终气定神闲。

她淡淡地开口:沈家先祖,自打开国以来,便是一心报效朝廷,忠君爱国。无论老少,亦无论男女。

沈念心看向吴会南,再说下去,便是要将他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了。虽然他是被皇贵妃胁迫拿捏,但到底是违背了良心与道德在做有伤天和的事,无论他最终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都只看他自己的造化,与她沈念心并无半点儿干系。

大铭朝自开国以来,只有庄靖懿皇后在世时,曾主持修正过一次编年历法。沈念心唇角微勾,向来清亮俏丽的一双杏眼,忽而焕发出一缕慑人心神的寒芒,吴大人乃是掌管钦天监十数年的三品监正,想来该是记得庄靖懿皇后的生辰八字吧。

吴会南搞不清楚沈念心这话的用意,但却还是顺着她的问话往下说了。

庚未壬戌壬辰甲子。他不明就里,仍然想不通庄靖懿皇后的命格和眼下她的困局有何干系。

而时至此时,他还认为眼下是沈念心的困局而非是他自己的,就已经注定了他今日必输的结局。

大铭朝自开国以来,只有庄靖懿皇后在世时,曾主持修正过一次编年历法。换句话说便是,我朝历经了新历与旧历两种编年历法。沈念心眸光锐利地盯着吴会南看,一字一句地道:吴大人刚才所说的生辰八字,是基于旧历的算法。烦请吴大人按照新历,重新推算一次。

这吴会南心中已经隐约有种不太好的预感。若非是十分自信,眼前之人又怎么会从始至终都未变神色?难道说,她真的有办法将自己从这样的命格之说之中解脱出来?

可是到了眼下这局面,又岂容得他再有任何推辞。

难道吴大人想说,堂堂钦天监监正,不会用旧历八字推算新历八字?莫不是您在等着本妃给您算?她笑意融融,眼中却凝着厚厚的寒冰。

吴会南闻言,却是不敢再迟疑,走到早就设好的书案前提笔换算。而沈念心却没心思看这些,而是微微侧过身,望向始终以防备护卫队姿态站在她身侧不远处的穆子晏身上。

对方目光灼灼,眼中只映着她和明媚烛火的投影。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始终沉稳镇静,锋芒内敛。

面对这样兜头扣下来的莫须有的罪名,沈念心之所以可以如此淡然处之,是因为她手中握有能够绝地翻盘的筹码。那么穆子晏如此镇定,又是凭借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