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豫州消息,天子之怒(2 / 2)

诚明帝发了好一通火气,摔了杯子又摔折子,然后连带着砚台朱笔统统都甩了出去。待到手边实在没什么可摔的了,诚明帝这才泄了气似的坐下来。

整个泰元殿里忽然就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中。上首的诚明帝不说话,下面的几位皇子也大气都不敢喘,小心地不让自己发出半点儿声音,免得招来无端的怒火。

良久之后,诚明帝轻轻地叹了口气,语带疲惫地道:太子办事不利,豫州的灾情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有反复甚至更加严重的趋势。百姓何辜,到底还是要再派个人去豫州接手太子的差事。

诚明帝如此说法,便是要为穆子恩保留颜面了。

穆子熙闻言,心下暗恨。他脸上的咬肌都隐约抽动,似乎是强忍着怒火和不甘。若非刻意隐忍,好像下一秒就会爆发一样。

多可笑!八百里加急的折子,自然不会写明那些堤坝都是穆子恩亲自让人掘开的。但是当地的锦衣卫所绝对不会半点儿消息都查不到。更何况司徒氏一门本就忠于帝王,又怎么可能会为了穆子恩这个失德无能的太子而有心遮掩呢?

所以事实如何已经显而易见了。穆子熙心中失望透顶ashash诚明帝对穆子恩的偏爱,竟连他掘堤放水,致数千百姓无辜丧命的罪责也都能原谅吗?!

这是穆子熙最不愿意看到的诚明帝宁愿将江山百姓都交到一个这样昏聩无德的所谓嫡子的手中,也不愿意看一眼贤能兼备的长子吗?!

穆子熙心中,何其不甘。

可是眼下,纵有再多的怨恨都不能出口。他缓缓踏出半步,沉声开口:禀父皇,儿臣愿亲去豫州,安顿灾区百姓。

既然诚明帝不愿正视穆子恩犯下的错,还存心要包庇他的罪行,那么他穆子熙就亲自前去豫州,将穆子恩掘堤放水的事,桩桩件件都明明白白地公之于众,看到时候,诚明帝要如何为他心爱的嫡子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只不过,他又一次忽略了诚明帝对穆子恩的偏心程度。

西北步维桢那边,连日传来军报。诚明帝很快就不复最初的盛怒,此时已经平静了下来,这几日老四一个人在京畿武备营整顿军备,实在辛苦,连府里的事都耽搁了。他年岁还小,刚大婚不久,这两日又有侧妃进府。老大你也不必去豫州,这几日跟老四一道,跑跑武备营的差事吧。

诚明帝在位十余年,又怎么会看不出穆子熙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这些年来太子确实时常让人失望,做事也越发没有一个东宫储君的样子。但他到底不是那等丧尽天良之人,若说他要掘堤放水致百姓于死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穆子恩没别的毛病,就是有时候爱贪些便宜,本质并不坏。所以很显然,这次豫州一事,定然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样简单。

在这样的情况下,诚明帝绝对不会再放穆子熙去豫州。若是由他接管太子手上的差事,非得趁此机会将太子的名声宣扬得遗臭万年才会罢手。

可是正如他刚才所说,近来西北频传军报,北齐的大军调动频繁,竟隐隐有欲要压境之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北齐如此动作,诚明帝哪里能安的下心来?

所以西北一带的战事,恐怕这两年又会再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绝对不允许东宫储君的地位有任何不稳。储君乃一国之本,他一旦想要向西北派兵,就必须要稳定军心民心。

老三,你走一趟豫州,接手太子手上所有政务,豫州治下各级官员皆可调派,务必尽快控制住颖县周围的灾情。诚明帝顿了顿,复又道,司徒玄琮跟你一道去,让他将太子给朕尽快护送回京,决不能出半点儿差池。

太子必须毫发无损地回到东宫。哪怕之后只能将他无限期地幽闭圈禁,也不能让他在路上有任何闪失。

待屏退众人之后,司徒玄璟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诚明帝身边。

陛下,怒大伤身,您要保重龙体。司徒玄璟是知道豫州的消息的,他也知道看到暗报的那一刻,诚明帝心里该有多生气,陛下若是不放心,臣亲自走一趟豫州如何?

诚明帝微不可查地摇摇头,你以为京里就太平了?他轻哼一声,一个两个都不省心。给朕好好盯着大皇子府和梁家,有任何异动立即上报。

再传信司徒玄瑷,让她到豫州暗中查探,切勿打草惊蛇。

夺嫡倾轧也就算了,他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物竞天择,有些弱者注定会被淘汰,皇室之中更是如此。可他却没办法任他们将无辜百姓的性命也卷进这样的争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