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贤妃(2 / 2)

太后的千秋寿宴依旧是设在邀月台。邀月台外的天阶是皇宫中景观视角最好的地方,中秋夜宴时,邀月台上便是最佳的赏月之地。

这会儿才巳时刚过,外头太阳正毒辣得很,千秋宴自然是在室内开席。

安国公府一行人到的时候,皇室宗亲与群臣百官及其家眷都已经到得差不多了。而之后半柱香的功夫,后宫妃嫔与众位皇子皇子妃也都相继入席。

沈念心下意识地往皇子席上瞧了一眼,仿佛早有所觉似的,正好撞上穆子晏沉沉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她却若无其事地偏过头去,视线从他身上毫无留恋地掠过,转而去打量旁人。

坐在穆子晏身边的是三皇子穆子誉和五皇子穆子奕。穆子奕如今不过十三岁,看着到底还是稚嫩了些。对于芯子和身子加起来六十多岁的沈念心来说,还是穆子誉那样的清润温雅的公子模样看起来更赏心悦目一些。

也不知怎么的,仿佛这些人浑身上下都长了眼睛似的。沈念心刚盯着穆子誉看了一会儿,对方就转过头来,迎上了她打量的目光。

沈念心一愣。没想到这么就被人抓了包,一时间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是好。她僵硬地眨了眨眼睛,就感觉自个儿身上有一道又冷又烫的目光,冷得她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又烫得她仿佛被火烧了一下似的。

她这才转移视线。一眼望去,果不其然是穆子晏的黑脸。

哼!看什么看!

沈念心冷哼一声,颇有些不服气。凭的什么穆子晏拿那样的眼神儿瞧她?她不过就是看看皇子们都长什么样而已。怎么,难不成堂堂皇子们是纸糊的,一看就碎了?

她没看够,于是就接着看。穆子誉前头,便是大皇子穆子熙。与后边那三人不同,穆子熙身边是带着女眷的。看座次顺序,应该是大皇子妃和两位侧妃。说实话,那穆子熙倒是没什么好瞧的,无论是容貌还是表情,看起来都是一副憨厚敦实的老实模样,但是那双凝视酒杯的眼睛却不自觉地透出一股子阴狠。

沈念心自认自己看人还算准,当下就给这位大皇子盖上了个死戳ashash她对穆子熙与太子之间的争斗有所耳闻,暂且不论孰优孰劣,单看穆子熙那眼神,沈念心就知道,这样的人太肤浅太鲁莽。

连最起码的喜怒不形于色都学不会,跟穆子晏比起来,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穆子熙上首,坐的正是东宫太子穆子恩,与太子妃并着两位太子侧妃。他虽序齿行次,但却占了个嫡字,论尊卑,自然是排在穆子熙前头。

他一身明黄色太子蟒袍,面色却有几分疲惫。沈念心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就听邀月台门口的宫侍高声唱喏,万岁爷驾到!皇贵妃娘娘驾到!

诚明帝与皇贵妃相携而来,而太后作为今天的主角,则是压轴到场。

待众人行礼过后,太后最先开口。她看了眼宫妃那一侧的席面,就朝坐在诚明帝身侧的皇贵妃发问,哀家如今上了年纪,看人也看不太清楚。隐隐约约瞧着,怎么像是少了个人似的?

太后千秋之礼,这样的场合若是缺席,那岂不是直接就在头顶上扣了一个大不敬的帽子?

皇贵妃起身答话,态度十分谦卑恭谨,回母后的话,昨儿个夜里荣昭仪惊了雨,如今未满三月,坐胎不稳,御医叮嘱要好生静养,不宜操劳。于是臣妾与万岁爷商议了一番,便让荣昭仪安心养胎了。

太后点了点头,面上不见喜怒,轻轻抚过小指上的金丝护甲,悠悠地叹了句,哀家这千秋办的,确实有些过了。皇儿啊,明年开始就不必费时费力地办什么千秋了,还能节省好大一笔开销。

这话惊得皇贵妃当即屈膝行礼,母后息怒,臣妾并无此意!

就连诚明帝的脸色都有些难看,站起来躬身跟太后说话,荣昭仪身上带了病气,今儿个这么好的日子,她不来也好,省得她来了给您堕了喜气儿。

眼见着诚明帝都开了口,太后虽然面色不虞,却也不打算在这样的场合与皇帝下不来台。于是这个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

以安国公府的家世,在群臣百官的席面里,是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的。再加上沈念心本身五感敏锐,所以也把上首三位巨头的话听了个清楚。

后宫倾轧她不是没见过。只是太后对有孕的妃嫔不满?这倒是挺新鲜的事儿,难道活到太后老人家那岁数,不是应该很欣喜看到妃嫔有孕的吗?